散谈霁良君的几首意味诗 ——读王霁良的诗集《在生活的另一维度》留笔.诗 孩
(2014-09-11 15:14:30)
标签:
佛学 |
备引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茶》粗识
——向“鲁奖”得主周啸天讨杯乏茶
诗孩
“世事总无常,吾人须识趣。空持烦与恼,不如吃茶去”。
这节的意思是说,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管得着吗?识趣的,吃茶去!开头便泄露出一副胸无大志,副鼠目寸光,得过且过的市侩嘴脸。
“世人对酒如对仇,莫能席间得自由。不信能诗不能酒,予(抒)怀耿耿骨在喉”。
其意是说,人们“以酒浇愁”只是暂时的自我麻醉罢了,其结果是“愁更愁”。而且只相信酒为鱼鈎钓诗情,“李白斗酒诗百篇”,可我滴酒未沾却一肚子的诗歌已涌到喉咙眼了!不吐不快啊。我多么厉害啊。
“我亦请君侧耳听,原为诸公一放讴。诗分别才非关酒,酒有别趣非关愁”。
这节中的“诗分别才非关酒,酒有别趣非关愁”与上节的“世人对酒如对仇”,“不信能诗不能酒”内容重复且相互別腿儿。此兩节应合二为一。诗最忌重复啰嗦,这是常识。
“灵均独醒能行吟,醉翁意在与民游。茶亦醉人不乱性,体己同上九天楼”。
诗无骨,绝无切肤之痛和博大情怀,通篇皆大而空或小打小弄却以屈原(灵均)自比,羞不?“灵均独行能行吟,醉翁意在与民游”两句拙硬得很。这样的境界,即使不乱性也是上不了天堂的!
“宁红婺绿紫砂壶,龙井雀舌绿玉斗。紫砂壶内天地宽,绿玉斗非君家有”。
看来宁州的红茶婺源的绿茶和西湖龙井,武夷雀舌等茶中名贵周啸天教授都是经常咂巴的,与之相配套的茶器紫砂则不必说了。“绿玉斗非君家有”。那么,大教授周啸天家自有一把了(绿玉斗:为上大下小的方形碧玉饮器。单侧或双侧有把。《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说,妙玉就是唯以绿玉斗为宝玉盛茶的)。
“佳境恰如初吻余,清香定在二开后。遥想坡仙漫思茶,渴来得句趣味佳”。
这节首句“佳境恰如初吻余”以对情人的初吻喻饮茶的佳境就不伦不类了!饮茶的最佳心态应该是怡然自得,纯净如水才是,而初吻必是心潮澎湃的!这样写既俗且色,简直是对品茶心态的作践了!作为一个诗人,追逐艳辞骚句是在诗歌修养上的本真缺失。“清香定在二开后”。洗茶算不算一开?如此算来该是三开了。《将进茶》还须梦里学。又是屈原又是苏轼,了不得了!
“妙公(姑)垂手明似玉,宣得茶道人如花。如花之人真可喜,刘伶何不怜妻子”。
妙公可是妙姑之误?引“刘伶病酒”典故,蛇足。“刘伶何不怜妻子”似可改为“刘伶何不茶代酒”。此节牵强,可以删去。
“我生自是草木人,古称开门七件事。诸公休恃无尽藏,珍重青山共绿水”。
古今开门七件事即:柴米油盐酱醋茶。整首诗唯尾节还好。
周公休恃《将进茶》,自比李杜多癫狂。更兼境界天地殊,亦属绝唱啃泥巴。
是李白的《将进酒》生出了周啸天的《将进茶》。在下以为:周笑天胆子不小,诸评委(除二女)浑浑噩噩,自负得可笑。李白的《将进酒》思接千载,气势恢宏。想象奇特,文采飞扬。抒发的是万古圣贤空怀大志而又报国无门,以酒浇愁的郁闷情怀。不愧千古绝唱。而周啸天的《将进茶》的确拿捏、小作、穷酸了许多。
附《将进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