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孝之人无大恶  ——略评小说《队长刘不孬》. 诗 孩

(2014-03-20 10:04:55)
标签:

不孬

不见得大好

起码较好

                至孝之人无大恶

               ——略评小说《队长刘不孬》

 

                                          诗 孩

 

    耿春元的短篇小说《队长刘不孬》(《青州文学》2014年第一期49页)说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刘沟村队长刘不孬治村管农的故事。文章以典型的事例和生猛鲜活,泼辣粗野,诙谐风趣的原生态语言活画出了这一特定时期刘不孬类农村基层干部的形与魂。读之令人如暑木甘泉,痛快淋漓又颇受教益。

    文章一开始便以“家里”、“村里”、“田野里”“遍地按着广播喇叭”。“如果有最高指示,喇叭一响,全中国马上就一个声音了。”“在刘沟村只要一听到‘噗噗噗,喂喂喂......’准是队长刘不歪要发表"次高指示了"。

    几句话再现出文化大革命中的广大农村乃至全国上下一呼百应,一竿子插到底的传播现状。也为刘沟村喇叭声里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刘不孬多半是趁社员们吃午饭的时候讲话。”“先是放一段《红灯记》或《沙家浜》,然后是‘噗噗噗,喂喂喂......’,再干咳两声,接着便是‘社员们竖起耳朵听着......’一听便知队长心情不错。”“一旦听到让社员们(某某或某某们)‘竖起狗耳朵听着’,便知要有倒霉的了。譬如出工不出力的,偷鸡摸狗的,放出猪来吃(啃)了队里庄稼的......,统统开骂。那骂词全然不顾人们的尊严,一律低级下流。骂完了宣布惩罚。主要是罚工分,他不罚钱,社员们没钱,他不难为社员。”

    看完这一段,一个在文化大革命中既粗野、放肆、专横、低俗而又粗中有细,不乏责任心、同情感,好孬杂糅,血肉丰满的生产队长——刘不孬便活生生地站在了读者面前。

    小说至此话锋一转,又以精彩的细节非常成功地描摹了刘不孬的至孝大好。“他给刘沟留下的好处直到他死了多年后人们还怀念。”

    “有一天中午,‘噗噗噗,喂喂喂......’之后,刘不孬讲话了:‘社员们(刘二怪)竖起狗耳朵听着,刘二怪他(你)娘病倒三天了,至今不送医院。他(你)说他(你)这这两天盖屋没空’。说着提高了嗓门,开骂了:‘刘二怪你个狗日的,盖屋是个理由?你娘生你的时候,腿都劈拉开了,家里盖屋呢,再把你夹回去?等盖完了屋再把你拉(屙)出来?社员们评评,是不是这个理?如果是,赶快给我送医院。晚一霎儿,今麦上的工分,全扣了。’”。

    好个刘不孬!以喇叭之骂罚,逼迫人子尽孝,兼以震慑治下村民。此举虽然霸道、简单、低级了些,但效果却极佳。目之为其一叹!

    “还有一回,刘不孬在喇叭上喊刘三保,叫他马上到大队去一趟。刘三保一进门,就‘乒乓’挨了两巴掌。打过之后也不问青红皂白,回头吩咐会计:‘快给三保他爹送五元钱去,回来扣除三保半年工分!’原来刘三保父亲有三个儿子,分家时讲好每人每年给老爹五元钱。一年过去了,其他两个儿子都给了,光三保不给,老爹上门要也不给......这下好了,半年的活白干了。哪个值?”恰好“那喇叭是开着的,大队办公室闹腾的这一切,被正在吃饭的社员们听了个一清二楚,比直接广播效果还好。”

    以高压手段和有效措施逼迫不肖之子尽孝,是刘不孬在刘沟惩小恤老的一大发明。掌不肖以全孝道总比容忍不孝的存在好吧!

    形写队长刘不孬待人处事之凶劣,而实赞其动机心性之良善是这篇小说的总体书写风格,这一手法的确为其增色不少。读罢全文再回过头来看题目(《队长刘不孬》),才尝足了滋味。

    最后提请一点,小说中间的一小节在分寸把握上似须斟酌。“他不光骂人还打人。刘沟的爷们没有被他打的不多。但是他不打娘们,他跟娘们睡觉。刘沟的娘们没有被他睡过的不多”言重了。我意,打的、睡的皆应定位在少数。从文中可以看出,打的都是有毛病的。以此推断,睡的也该是有因由的。上面这句话,看似在贬刘不孬,实际上是贬了整个刘沟村的爷们和娘们。且与通篇小说的基调有隔。

    撰小文以与作者并诸读君讨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