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仲秋月》
——魏东建诗集《行走意或飞翔》开读
诗孩
读了魏东建诗集中的第二首诗《仲秋月》后,我理解他为什么对桑恒昌老师的好诗《中秋月》提出质疑了(尽管我不同意他的批评)。如果说桑从《中秋月》中挖出了金子,魏则是从《仲秋月》中挖出了宝石。
“伤心的离情/与夏日的骄阳/一同蒸发”。仲秋的清爽,将伤心的泪水和暑热的油汗都蒸发掉了!“蒸发”二字在这里用得突兀而又自然,轻描淡写地便将诗的意蕴推进到一个似有若无,举重若轻的层面。
秋高物燥。汗水、泪水都干掉了,甚至连泊着的血水也结了紫痂!“蒸发”并不意味着消失,只是形态上的一种变化。是“伤心”、“离情”的隐身而已。
“牵乡愁的线/已系结在了昨天的门框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身在外闯荡的游子是故乡放飞出的风筝,那风筝线已被牢牢地缠绕在了自家老屋的门框上。老迈的父母再也搦不住手里的风筝线了!所以才借助门框之力挽住了远方的儿女。
“昨天”、“门框”本是十分平常的两个名词,用在这里却显得那么神奇和富于张力。“昨天”既是经年,又是十年八年,也可说是恍如隔世。“昨天”看似短暂,其实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翻版。“门框”意指家乡。那立在“门框”边打眼罩眺望远方的母亲都快站成望儿石了!既使年迈的父母早已故去,“门框”这父母不去的魂灵伸出的手臂,还在紧紧拽着这放飞儿女的风筝线啊!
“今夜
月只是 圆”。不错!天南海北,五湖四海,“今夜
月只是 圆”。这“只是
圆”却使天下游子愈加伤情。此时的圆月如一片薄如蝉翼的金黄色的刀片,正不住地切割着天下游子和家乡父老滴血的心。
“吞下这冰糖馅的祝福/甜我独行人生路”。冰糖馅的满月似的月饼甜在嘴上,苦在心底。这哪是圆月,哪是月饼啊?这明明是天涯游子悬在眼里的那一大滴苦涩的泪,是天下衰父病母殷殷巴望儿女回家的失血的心啊!“甜我独行人生路”,“甜”字用在这里,倒出的却是“独行人”一肚子的黄连水!
最后,不得不说两句《行走意或飞翔》这诗集题目。
题目的中间俩字“意或”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抑或”(可作“或者”解)的笔误?如果读成“行走意
或飞翔”,“行走意”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有生造硬词之嫌啊?
留句此,与东建兄商榷。
附:《仲秋月》
仲秋月
魏东建
伤心的离情
与夏日的骄阳
一同蒸发
牵乡愁的线
已系在了昨天的门框上
今夜
月只是 圆
吞下这冰糖馅的祝福
甜我独行人生路
暂存文
一篇小诗评惹出的麻烦
——复“新浪网友”的指责和谩骂
诗孩
前几日,我读济南青年诗人魏东建的诗集《行走意或飞翔》,即兴写了篇赏读其诗作《仲秋月》的小评论,被魏东建在他的博客上转载了。没想到引来了这位“新浪网友”的无端指责和谩骂。据此,答复如下。
首先声明几句:在下是在博客交流中知道魏东建这个人的,近期有幸在济南的一个诗集研讨会上见到了他。当时他默默地递给我两本书,我随接随说“谢谢,有空时定当拜读”,便顺手装入兜里。回潍坊后我抽空翻看了一下,觉得有话可说,便写了以上小评。我可没喝过他一杯茶,没吃过他一块糖,没嗑过他一粒葵花籽呢。何来“花钱雇人”“炒作出名”一说?
如果这位“新浪网友”嫌我评得不好,不妨来个好的,咱也学习学习。也不该咒我“这个读诗的孩子是不是瞎眼了”啊。“一对煞笔”(指我和魏东建)又是什么意思?
“诗孩,看诗的傻孩子,别看了,长大了懂事了在(再)看诗吧。别读什么狗屁价值诗人的诗,认真解读桑恒昌大诗人的每句诗,每个字”。
告诉写以上话的“新浪网友”,我这里有桑恒昌老师赐寄的十数本(几乎全部)诗集,也经常拜读。我还为桑恒昌老师的诗写过六篇评论呢。其中的《梦眼斜斜看诗坛——小说<来自黄河的诗>兼及当代中国之诗人》诗事(此文后改名《炮打鲁迅文学奖——小说<来自黄河的诗>兼及当代中国之诗人诗事》,《桑恒昌诗作评估暨中国新诗展望——<桑恒昌诗选>序》,《谈谈“蚊子”的几种打法》等评论可在“桑恒昌作品”博客目录上找到点读,欢迎“新浪网友”大笔一挥,修改批阅。
《梦眼斜斜看诗坛......》一文曾在国内的《中国诗歌》、《齐鲁诗坛》、《唐》 等网站上发表。在旧金山《美华文学》网上发表时 题目前还加了一个红色的“荐”字。此文也有幸被“新浪”网推荐到新浪文化博客首页的读书随笔栏目。另,北京的《稻香湖》诗刊,广州的《爱情季刊》也转发了此文。诗孩孤陋寡闻,实不知“新浪网友”对桑恒昌老师的浩瀚诗作有哪些研究成果,可否推荐些您的大作,也好让诗孩开开眼界 ,长长见识。
“新浪网友”还在魏东建博客上说什么“诗孩是胶东的,山师毕业后在报社干临时工,找魏帮他找的活”。“他一直没找媳妇,谈女朋友,女朋友就说,你跟着魏瞎跑啥啊?都不跟他” 以上纯属“新浪网友”的无稽之谈。
我在这里据实告知:诗孩是潍坊的,现已68岁。1962年中师毕业。当过兵,干过文书、工会干事和小学教员。后又当过职业高中、职工中专、干部大专教师。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我结婚时魏东建还未出生呢!何来因“跟着魏瞎跑,(找媳妇)都不跟他”一说?
从“什么狗屁诗,敢和桑恒昌先生比”,“诗孩:看诗的傻孩子,......认真解读桑恒昌大诗人的每句诗,每个字”等言论中不难看出,这位“新浪网友”很可能是桑恒昌老师的文友或诗歌门徒,也可能是其粉丝。如果是桑老师的文友或门徒,以颂扬桑恒昌老师的诗作,捍卫桑恒昌老师的诗坛地位的名义,在暗处以冷箭伤人,喷毒害人,恰恰是在往桑恒昌老师身上抹黑挄屎。其用心真有点让人难以捉摸。如果这位“新浪网友”仅仅是桑恒昌老师的粉丝(粉丝千千万,他知道你是谁?)则另当别论。黄口小儿,无知狂徒而已!如果不服气的话,撕下您的假面,亮出您的几件诗作和评论,让大家赏识赏识如何?如果只承认自己是个黑暗中的动物,只在见不得人处作案,岂不窝囊!
呜呼,哀哉!
於2011年 5月 24日 0: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