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葡之旅9-葡萄牙9


标签:
埃尔瓦什荒野中的精灵葡萄牙边境古城世界文化遗产1640年开始修筑 |
分类: 欧洲旅游 |
葡萄牙是从西班牙的一部分独立出来的国家,自1415年开始出兵占领北非港口休达(Ceuta)开始其殖民事业。自其他欧洲国家继取得海上霸权后,葡萄牙实力有所下降,其海外殖民地遭荷兰人和英国人攻击;1580年因皇室姻亲继承关系,葡萄牙本土被西班牙侵占,直到1640年再次摆脱;1807年12月1日里斯本又被拿破仑大军占领,直到1812年因得到英国相助才摆脱法国的统治。为有效抵抗外来侵略,17世纪中叶,葡萄牙开始在边境修筑防御工事,边境古城埃尔瓦什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当晚就入住此酒店。这原是一座与城墙连体建筑的修道院,现被改造为四星级酒店,建筑结构独特新颖雅致,每天都接待着大量的古城参观者。上图为酒店的正门!是1640年所建造!

作为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和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中间的一个边境要塞,1640年开始修筑的城墙防御工事,以及为抵抗长期围困要塞提供水源的长度7千米、由843个拱门构成的宏伟渡槽——阿莫雷拉水道(Aqueduct da Amoreira)等,其星形防御工事覆盖了周边近10平方千米的范围,凝聚了葡萄牙人的心血和智慧,在17世纪中叶为争取独立,与西班牙开展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19世纪初与拿破仑的战争期间这里曾是惠灵顿(Arthur Wellesley Duke of Wellington,1769—1851)将军的大本营。2012年6月30日,“带驻防的边境城镇埃尔瓦什及其防御工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酒店部分外观


于17世纪至19世纪期间得到广泛修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防御干沟系统。护墙内的埃尔瓦什城建有兵营和其他军事建筑以及教堂和修道院。虽然埃尔瓦什城中留存下的遗迹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但它的防御工事却是在葡萄牙1640年重获独立之后开始修建的。荷兰耶稣会神父若昂皮斯卡西欧科斯曼德尔设计的这一防御工事,代表着同类荷兰学派防御工事中保存最完好的典范。该遗产还包含阿莫雷拉水道(渠),为抵抗长期围城的要塞提供支持。

埃尔瓦什始建于公元10世纪,城区由防御城墙合围着,各种造型的建筑均采用白墙红瓦,狭窄的街道基本呈放射状延伸,广场及街面上全部使用一劳永逸的长方体青石砖竖向铺就,主要街道还镶嵌着简单的几何图案,使整座城市显得奇特优雅。


▲国王曼努埃尔一世(1469-1521)于1512年为埃尔瓦什立宪

埃尔瓦什(Elvas)古城位于波塔莱格里区东南部,空间西距里斯本168千米,东距巴达霍斯(Badajoz,西班牙西南部城市,埃斯特雷马杜拉/Extremadura自治区巴达霍斯省首府)只有15千米。



漫步古城,行走在狭窄宁静老街的石路上,聆听着清脆悦耳的教堂钟声,欣赏着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的地中海风格之白墙红瓦建筑,回味着古代战争的攻防场面,体会这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城市生活,使人心情愉悦、倍感畅快。边境古城,任是岁月流转,惊艳了流年,倾城你容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