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赈粮大刘屋
图文\何日胜
2013年12月28日,晴。素闻我奶奶娘家大刘屋,祖孙三代赈粮3000石,得三朝皇匾,又因其屋大,评为兴宁十大古民居。玩友三人,参拜大刘屋,行走其间,看老屋,观皇匾,感受屋主美德。http://s2/mw690/001EDI0Ogy6J1HuEyeB11&690
大刘屋,位于广东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一联村管岭。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年),距今有370余年,开基祖刘钦若从本市叶塘镇学堂岭移居至福庆堡官岭(今管岭)所建。大刘屋坐北向南,为三堂二围龙转四角楼屋,全屋用地面积26400米,主屋分布面积58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65.5米,进深63.4米,建筑占地面积3729平方米,有户100余间。门前有大禾坪及半月形池塘。据传大刘屋开基祖刘钦若祖孙三代捐粮赈灾3000石(计36万斤),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先后赐予金匾,远近闻名。
http://s3/mw690/001EDI0Ogy6J1HxauhYf2&690
开基祖刘开祥,字钦若(1640~1721年,曾任库监侯选州同),刘必魁次子,为刘氏入粤始祖刘开七公第15世孙,为刘氏管岭大刘屋始祖,生二子,长子刘东升(移居至新陂上长岭五栋楼开基立业),次子刘东启。刘钦若早年外出经商,艰苦创业,资财日渐厚实,兴建管岭大刘屋,亦在新陂、叶塘、坭陂等地购置田产,租谷颇丰。仓谷丰盈之后,兼营卖谷生意,雇粮船销往饶平、潮州等地。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恰遇饶平、潮州等地天灾粮荒,刘钦若捐出待卖稻谷1000石(每石约120斤)约12万斤。此赈粮义举,震动当地,官府上奏朝廷,康熙皇帝大悦,御授惠州府送“高义泽人”牌匾,及送内外穿花、双龙吐珠、中间浮雕“恩荣”二字牌匾,此事在兴宁地区广为传扬。《兴宁县志(1992版)》第19页大事记载“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饥荒,谷贵。知县尹文炽捐谷1000石,监生刘开祥助谷1000石,赈济灾民。”
http://s14/mw690/001EDI0Ogy6J1HC2IfX3d&690
清雍正四年(1726年),刘钦若次子刘东启(1674~1742年,由禀生捐贡截选训导加捐敕封儒林郎),承父业,亦到潮汕等地卖谷,又遇灾荒,以父为榜样,自行作主将自家稻谷600石捐出赈灾。回兴后,其父刘钦若盛赞其子,动员胞侄刘嵘、刘嶂、刘峣、刘峰每捐100石,共计400石,速运潮汕,赈救灾民。刘东启等捐谷1000石,其义举再次震动当地,当地官员又上奏朝廷,雍正皇帝龙颜大悦,赠匾表彰。《兴宁县志(1992版)》第19页大事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春旱,谷贵。知县施智倡赈,刘东启等富绅共助之。全县共借、捐谷1650石,银30两,赈济灾民。”
http://s6/mw690/001EDI0Ogy6J1HIlpTD55&690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刘钦若之孙、刘东启之子刘峒(1695~1752年,由庠贡捐封儒林郎州同)管理家业,续在潮汕卖谷,亦遇灾荒,秉承祖愿,捐谷1000石,乾隆皇帝赞其义举,于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赐皇匾一块及
“义风继美” 镏金牌匾一块,皇匾刻有汉满两文,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首,载其义举。
http://s12/mw690/001EDI0Ogy6J1HQ7jYf4b&690
自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雍正四年(1726年),再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前后36年,历经清初三朝,刘钦若祖孙三代捐粮赈灾,共捐谷3000石,约计36万斤,其父子三人功德均载入县志,其赈粮义举,世代流芳,传为佳话。
我等伫立大门前,但见禾坪宽约十余米,有百米之长。禾坪外有半月形池塘,禾坪约有近千平方米,塘面有5亩之阔,塘堤之外为菜地,右侧有古井。大刘屋正面有1大门4小门,石质门框,木质门板。大门门廊宽约6米,立2根圆石柱,门额悬挂“恩荣”及“兴宁市客家民居保护单位——大刘屋:十大古民居”匾额。门联“彭城世德
禄阁家声”。大门石柱联“水绕如环喜门前百亩田园有本源泉资灌溉
山明似镜望溪外千峰屏障贵人朝拜列班联”。我等入得大门,至下堂,立此,可见上、中、下三堂。下堂正面悬挂皇清乾隆皇帝钦赐“义风继美”匾额,左及右墙面悬挂“管岭大刘屋开基始祖钦若公连续三代赈谷千石”介绍及修缮碑刻。屏风柱木刻联“处世有何方曰忠曰恕
持家无异策唯俭唯勤”。
http://s12/mw690/001EDI0Ogy6J1HYDVOjfb&690
从下堂,经天井,至中堂。三堂中数中堂面积最大,堂内立6根方石柱,架梁承檀,堂外侧处、依2根石柱置有屏风。中堂四向墙、柱、梁等处挂满匾额及刻联,书香浓厚,颇具文化气息。中堂正面屏风之上悬挂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皇帝御赐内外穿花、双龙吐珠、中间浮雕“恩荣”二字牌匾及惠州府钦赠“高义泽人”牌匾,及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乾隆赐皇匾“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堂内其他梁架之上悬挂“贡元”、“文魁”、“功比郑渠”、“渠邑津梁”、“齿德并茂”、“奉天赦命”等匾额,古风浓厚,足见屋主历代修善积德,施于社会,高风义举。
http://s2/mw690/001EDI0Ogy6J1I1XZgB71&690
中堂各柱均有木刻联,自外及内,堂外柱联“欲高门弟须为善
要好儿孙在读书”,堂内柱联“士农工商做得一件便是家肖子
礼义廉耻无愧半分方为宇宙完人”,堂内屏风柱联“松柏有本性
瑾瑜发奇光”、“仰账金账粟之高风谷我士女万户苍黔资福泽
登杖国杖朝之上寿宜尔子孙一庭斑彩竞文章”。中堂内左右上两角置有两处供奉台案,左供天地君亲师神位,联曰“练就功夫须用刀
磨成手艺要专心”,横额“盖世英雄”;右奉观音,联曰“西方绿竹千年茂 南海红莲九品香”。
步出中堂,经天井,至上堂。上堂正向为祖龛,据说落居时为镀金木雕三层祖龛,文革期间被毁,此祖龛为2011年新建,下设长案。祖龛之内,供奉大刘屋始祖钦若公、二世东启公、三世峒公、四世廷华、廷锦、廷和、廷烈、廷坚公祖牌。祖龛之上,悬挂“承裕堂”堂号,左右以红木板雕刻联曰“祖善有余千载庆
宗功长裕四时春”。
从堂屋经走廊,至左右横屋。横屋虽为低矮些,亦是十分宽http://s2/mw690/001EDI0Ogy6J1I5VB8R81&690敞,各有上下两口天井,再经横屋巷道,至外横屋。横屋天街宽阔,足有四五米之多,采光甚好,利于通风。沿天街而上,至化胎。化胎以青砖铺设,宽大完整,甚为规整。化胎外围龙屋,高为二层,延伸至左右处横屋,白墙灰瓦,高朗整洁,其气势不凡。
大刘屋,为我奶奶之娘家。奶奶英年早逝,据说在我父6岁时因感风寒而逝,我父对奶奶记忆亦是模糊,因无照片存世,对奶奶只是概念,或因奶奶早逝之故,罕有至此,记得我孩时偶来探望钦祥伯父,亦会走走大屋,其时因怕走丢,不敢到处游走,只觉刘屋甚大。今番再游,行走各处,备加亲切,看得认真,记得真切,图文记述,谨以此文追思从未见面之奶奶。
行走大刘屋,感其浩浩大屋,感其数百年善德,崇敬之至!2009年8月,大刘屋评为“兴宁十大古民居”,授之以匾,列为兴宁市客家民居保护单位。
参考路线:G205国道兴城段齐昌大道西,沿五里加油站侧村道行约400米可至管岭大刘屋。
【声明】引用请发纸条征询或注明“作者/何日胜”,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