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载】重组概念“再点兵”
(2010-08-08 21:07:27)
标签:
转载 |
2010年08月08日 08:00陈昊旻 陈永洲 庞倩影 骆智冕 吴伟迪新快报
原文见http://stock.eastmoney.com/news/1406,2010080888650120.html
回顾篇
西单商场重组成真
鲁润股份狂揽“黑金”
百利电气增发引质变
武汉塑料突停牌
展望篇
ST华光底部放量
神秘国资耐心潜伏
今年5月底,本报刊登了对*ST华光的独家调查《*ST华光背后国资暗涌》,文中提到*ST华光的十大流通股东中有四家来自南昌的公司。根据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四家公司全部来自江西省财政厅直属企业———江西省江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信国际”)。当中有一家名为南昌德翔的公司尤为引人注意,该公司完全由个人出资,但出资者和法人代表却和江信国际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很可能就是江信国际高管。据记者统计,四家公司在该股上的总投入已经上亿。
考虑到江信国际的国资背景,其大手笔投向*ST华光这样一个主营业务基本体内停顿、勉强靠出卖资产维持上市地位的上市公司,不排除有对上市公司进行重组的可能,或者旨在静候上市公司重组。而从上市公司此前种种迹象来看,其重组的预期也确实比较强烈。
今年4月份,该股股价开始不断下挫,5月份出现了一波横盘放量调整行情,此后股价再度下挫。而从今年中报来看,入驻该股的四家南昌公司并未在放量之时选择离场,反而一股未减坚守其中,硬抗大幅亏损。按照公司目前股价计算,今年一季度时尚有所盈利的四家公司已经亏损掉超过2000万元。足见其“志在高远”。
大股东重组已毕
现代制药注资近
2007年本报研究员王中曾表示,大股东上海医工院将优质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符合央企的改革思路。大股东股改时曾承诺注入优质资产。
在上海医工院整体上市的预期之下,现代制药的股价一直表现强势。去年上海医工院将持股比例由38.145%增至41.62%已获国资委批准。今年相关事项一直在推进中。
不久前,现代制药发布公告称,上海医工院已经正式并入国药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医工院的重组是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注入的前置条件之一,目前该项工作的完成正预示着未来上市公司资产整合进程的加快。
去年三季度,王亚伟便“潜伏”该股,华夏平稳增长和华夏红利也同样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今年一季度,上投摩根、华商领先等基金开始逐步介入。到今年6月底,华夏系减仓得只剩下华夏红利持有的308.98万股,而大成价值、天弘精选、南方高增长等基金仍在大量买入。股东户数也有小幅下降。
山雨欲来风满楼
“太极系”股东现异样
早在今年2月25日,本报就撰文《山城欲争鸣,重庆医药业酝酿重组整合风暴》,详细披露太极系重组的前世今生。
太极集团旗下共有三家上市公司,在西南地区市场上,各有优势。在此背景下,关于“太极集团将整合西南药业和桐君阁的资产,再出售西南药业和桐君阁这两个壳”的传闻盛行,重庆方面消息显示,“嗅觉”灵敏的私募和基金巨头早已云集山城,调查布局。太极集团在2008年通过大股东整体“打包收购”方式,彻底解决了对外担保问题后,也具备了整合能力。
近期披露的中报显示,桐君阁的十大流通股东情况出现异样。今年7月27日,本报刊文《民营资本高手潜入桐君阁,5变2基金上演“接龙赛”》。当中提到其二季度股价下挫15.43%,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基金亦由5家变为2家,但股东户数却减少12%,筹码得以进一步集中。在资本市场向来长袖善舞的四川汉龙集团也悄然潜入。另一方面,二季度时太极集团几番减持,持股比例下降为52.4%,也被视为是为重组铺路。
红太阳增发延期
牛散逆市增持
早在2008年12月,本报便报道了公司的增发预案:拟向以9.28元/股向南一农集团发行不超过3亿股,购买农药类相关资产。此后该定向增发预案几经修改,但至今未能兑现。尽管定向增发一拖再拖,但对红太阳而言,明晰的重组预期带来的想象空间吸引了各路资金入场。去年末,人称“超级牛散第七强”的濮文以671万股列居第四大流通股东,此后呈小幅加仓趋势。今年二季度该股随大市陷入调整,但据中报显示,濮文持股量已增至870万股。此外,嘉实主题、牛散唐焕玲则继续持有,显然坚持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
重庆百货重组胎动
股价已创新高
提及“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重组概念股,就不得不说重庆百货。本报自去年初便长期跟踪该股走势,关注逻辑便是在重庆国资委整合商业资产决心下,大股东重庆商社集团向公司注入质地优良的新世纪百货。去年底,公司公布了定向增发的预案,拟以每股22.03元向重庆商社集团和新天域湖景发行总计1.78亿股,分别收购二者合计持有的新世纪百货10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净利润有望提升153%,也将成为商社唯一上市平台,后继的资产注入预期还将继续为股价带来想象空间。
正因如此,重庆百货二季度继续受到机构青睐,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两家社保、易方达等机构皆按兵不动,招商、汇添富及广发基金则逆市增持。股东户数进一步减至3399户,环比减幅达23%,筹码高度集中。
二级市场上,该股在近期反弹中表现极为强势,上周四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复权)。技术上该股短期均线皆已发散向上,强势格局一览无遗。
西安旅游强劲反弹
重组值得期待
去年年初,本报“强势股”专栏已将西安旅游列为重点跟踪对象。彼时公司正在策划向民营企业真爱集团非公开发行4800万股至4850万股购买其所持真爱服务产业100%股权。但此事项未有下文。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该股的重组传闻就一直不断,当中最被看好的是西安旅游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西安旅游、西安饮食间的合并重组预期。而这一重组逻辑,除两家公司在主营业务上存在一定的同业竞争关系外,尚与陕西本地股质地相对较差、重组事宜频发有密切影响。今年7月9日,本报明确指出,随着国家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重组高发区陕西本地股也迎来加速整合优化的契机。目前,已被海航集团重组的西安民生已停牌,陕西本地股中最值得期待的便是西安旅游与西安饮食间的重组事宜。
从股权构架上看,流通盘仅1.94亿股、现价不足8元的西安旅游向来不是基金重仓之地,一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无一基金,但近年来筹码始终呈高度集中状态。二季度该股遭遇惨烈调整,股价被“腰斩”。在严重超跌下,该股近期的反弹动能充分释放,上周末放量突破所有均线压制及前期密集成交区,技术上中期均线亦已开始向上勾头。
重组年年停又启
*ST香梨静待指令
事实上,远在2008年,本报研究员王中就评价该股“资源独特,属于细分行业龙头,乃垄断性经营”;而去年年报披露时节,本报在《年报脸谱》中也剖析过该股。
而记者翻查资料发现,兼具新疆区域板块和农业股题材的*ST香梨确是从2008年开始有重组意向。实际控制人巴州国资委有意将其所持有的全部国有股转让给自治区国资委所属的新疆融盛投资有限公司。目前看来,该股的重组大局已定,预期比较明朗。
且筹码连年趋近,从2008年三季度开始至今,股东人数连续大幅减少,而户均持股数则激增。对于总股本仅1.48亿股(剔除大股东外实际可流通股1.1亿股)的小盘股中筹码集中度已经极高。而后市重组题材一旦明确,再度发力向上的可能性很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