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券商研究员=新“黑嘴”?一研究员被罚2000万!

(2009-08-08 10:37:04)
标签:

财经

股票

理财

杂谈

转帖

分类: 谈股论金
最近海通证券(题材主力跟踪)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叶志刚涉嫌勾结私募,被管理层调查事件再次引发市场对分析师独立性的质疑,据报道,叶志刚可能与私募合作操纵宗申动力(题材主力跟踪),其手法不外乎私募先行介入,部署完毕,叶志刚再利用其市场影响力强力推荐该股,投资者跟风,私募出货。

        虽然分析师发表研究报告信誓旦旦宣称独立客观,不牵扯到个人厉害问题,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分析师发表什么样的报告于公涉及到所属公司的利益,目前由于基金公司在交易所没有交易席位,只能通过券商在交易所的席位进行交易,也就是所谓的基金分仓,这笔佣金收入对于券商来说相当诱人,券商无不想尽办法争取,因而不敢轻易得罪基金公司的,所以分析师的报告必须服从于基金的利益。简单地说,当基金看好某个板块或个股但还没部署完毕时,分析师是不能公开推荐该板块或个股的,否则会与基金建仓相冲突;如果基金不看好某个板块或个股准备减持时,分析师更不能事先唱衰,如若不然,等待该分析师的结果是卷铺盖走人,07年9月份时,当时股市、楼市正走向最后疯狂,地产板块成为基金最爱之一,是基金重仓股,但是一个不太知名的女分析师在此时不合时宜地公开看空房地产,结果惹怒了基金,最后所属证券公司不得不让这位女侠走人,而此时绝大多数分析师依然高声看多房地产板块,后来事情发展怎么样相信大家都清楚。

        于私来讲,发表怎样报告对其自身利益也密切相关,现在行业内收入分化相当明显,优秀的分析师能够获得上百万年薪,一个分析师优秀与否的主要标准是在权威的行业排名中位置靠前,一旦取得行业排名前三,就意味着高薪,而行业排名的投票权主要在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手中,试想分析师能保持独立性吗?另外从私的角度讲,明星分析师的能力也商品化了,与私募合作是公开的秘密了,如叶志刚就是如此,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某只股票大涨后,马上就有券商分析师跟着推荐,虽说不能全部给予否定,但是难道这里面就真的没有点猫腻?此外,由于中国证券市场没有做空机制,只能做多,作为证券公司最大收入来源的经纪业务需要投资者不停地买卖股票,可是在去年的大熊市情况下,券商研究员们还在昧着良心大肆推荐股票,看好某只股票的理由是同期强于大盘多少点,而根本不考虑大盘的方向,这种推荐理由无疑是相当荒唐的、相当不负责任的。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普通投资者还是应该留点心眼,在投资时还是需要不断地花时间与精力去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要懂得偏听则明,兼信则暗的道理,不要盲目跟风。

--------------------------------------------------
          点击进入--博文首页 --点击进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