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童话剧5岁1个月 |
分类: 特别记录 |
上周日,又带好好去历山剧院观看了一部童话剧——由中国儿艺改编演出的《伊索寓言》。
该剧以一个懦弱小男孩成长为勇敢牧人为线索,将“农夫与蛇”、“龟兔赛跑”、“狐狸和乌鸦”、“狼来了”等经典故事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向台下的小观众传达出:“最宝贵的财富是自己的双手”的道理。
为了便于演员换装分饰不同角色,该剧的服装很简单,戴条狐皮围巾就变成了“狐狸”,戴副“狼爪”手套就演“狼”。
演员到台下与观众互动
载歌载舞
好好站到过道上跟着台上演员打节拍
看了这部童话剧后,妈妈忽然想总结一下这两年带好好常看童话剧的收获和感受。
记得第一次带好好看童话剧时,好好还不到1岁9个月,当时是去山东剧院看的中国儿艺演出的《鱼美人》。那时好好还太小,剧情肯定看不懂,但好好却看得聚精会神,想必更多的是被漂亮的舞台布景和人物造型所吸引。大半年后,妈妈有意带好好到省话小剧场再次看了《海的女儿》(即《鱼美人》),虽然舞美和人物造型有所不同,经妈妈提示,好好依稀想起了曾经看过“美人鱼”和“王子”,这次也似乎看懂了一些情节。
孩子都爱听故事,想必家家都有几本经典童话故事书或绘本,但家长一般只能朗读或口述故事,很难把一些情节或抽象一点的词语表达清楚,而一些经典童话剧恰恰弥补了这一点。童话剧把书中静态的故事,借舞台、道具、灯光、音乐、场景布置等,由演员在舞台上形象生动地表演给小朋友欣赏、观看。这就加深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好好以前只听故事,却从来不愿意自己讲故事或复述听过的故事,但每次看过童话剧后,妈妈会问好好都看到了些什么?最喜欢哪个人物?好好就会大体讲述一下基本的故事情节,最后还时常能总结出一些简单的“道理”。
常看童话剧还锻炼了好好的胆量。好好以前特别胆小,怕生怕黑,怕晚上出门,两三岁时去看童话剧总是有点紧张,怕黑怕奇怪的装扮,但看过几次后,明白那都是舞台需要,是人故意弄的,慢慢就不害怕了,晚上也敢出门了。而好好的第一次大胆舞台表演经历也正是源自看童话剧。有些童话剧开演前,为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性,会邀请几个小朋友上台表演小节目,最初好好是坚决不敢上台的。但看别人演多了,自己也就跃跃欲试了,加上有糖果或小礼物的奖励刺激,三岁半有次看童话剧,好好终于大胆举手登台演唱了一首《茉莉花》。从此,好好再不怯场,而且更加愿意与人交流,只要有展示的机会就大大方方地上去参与。这应该说是带好好看童话剧最大的收获!
好好现在非常喜欢看童话剧,这两三年看过的童话剧有《海的女儿》、《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丑小鸭》、《木偶奇遇记》、《三只小猪》、《罐头小人》、《大肚弥勒佛》、《绿野仙踪》、《泡泡旅行记》等等。
儿童剧让孩子在审美中感到愉悦,从戏剧中得到启发、获得知识,更能让孩子的童年充满童话色彩!
新浪育儿博客首页推荐(NO.215)博文(新浪博客推荐总第258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