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2018-01-18 22:54:26)
标签:

积极心理学

分类: 杂文
“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进则死敌,退则死法”这一句出自苏东坡的《记游松风亭》。全文如下:“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苏东坡想登到远处的松风亭歇息,但又觉亭子太远,突然问自己“这里为什么不能休息呢?”想到此,就像挂钩之鱼忽然得到解脱。进而想到,如果人们能够悟道这些,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冲上去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要死于军法处置,也能安然歇息。他表达的是一种当下的超然。

我第一次是从一个我敬重的书法家口中听到“进则死敌,退则死法”这句话的。我一听这句,就觉得很好,但我不知道这句是苏东坡写的,也不知道前后句的关联意思。

我当时的理解是针对书法等艺术的。很多书法家、画家他们很热爱他们所学的,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但他们作品的高度就是有限,精到不了,也很难精进。有些人墨守成规,死板没有灵韵,囿于传统。有些人另辟蹊径,但不成规矩,疏狂夸张,死于变通。这就是“进则死敌,退则死法”的境遇。

一方面,书法家想从正统的碑帖中走出,打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但他进入的是有无数的“敌人”在左冲右突厮杀的战场,杀敌一百,自伤九十,他很容易因变通而偏离正道,难成大气,这就是“进则死敌”。

另一方面,他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把楷书写得像印刷出来一样工整”,但他如果不去突破,去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语言,囿于传统,在古法的巨大规范中,长不出新芽,这就是“退则死法”。

不管是学习书法艺术,还是创业,还是人生,人们很容易进入这种两难的境遇。能够突破者,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悟道,就是高度,另一个是勇气。 

高度是什么?高度就是梦想之上的东西。要反观自己,回到初心,问自己,你到底为什么而做?你不是很早以前就已经实现了你的第一个愿望,第二个愿望,第三个愿望了吗?你还在追求什么?是欲望?虚荣?还是最初的梦想?你还在孜孜以求的,除了财富和名望的增加,还有什么?一句话,除去财富和虚名,你还剩下什么?

人们并不清楚这些,他们不断在财富和名望之路上努力,结果,又可能适得其反,他们一不小心就从财富和名望的神坛上跌下,等他寻找到答案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多少机会了。

失败者追求成功,成功者追求成功,而更大的成功带来的却是更大的迷失,成功是什么?很多人都在“敌”与“法”中打拼、厮杀,不断为一城一池的得失悲喜,他们“迷失在迷失中”,“退”和“进”都失去方向,没有出路。

那真正的方向在哪里?真正的精进之道在哪里?

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想一想,什么事情,你可以不用成功来定义它?什么事情,你可以不计名利,但又有持续的热情去做它?什么事情,他带给你的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而不是虚名和荣耀?

其实也没有那么简单,它不在“敌”中,也不在“法”中,它在超越成功的梦想之上,它在超越梦想的梦想之上……

你可能知道答案,但你不具备勇气?你依然心怀恐惧。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无疑无惑,不忧不惧? 

佛说:“施为有三个境界:财施、法施、无畏施”,告诉你如何不死于“敌”,不死于“法”,只是“法施”,那“无畏施”来自哪里?

它来自你的心,来之你的洞明和纯净之心。那如何让心洞明纯净?“破我执”,“无差别心”,“无我者无畏”。

你的心是一座空城,风可以吹过,雨可以飘过,但城一直都在。

“你的心是一座空城,它来自比空更空的地方。”

——姜校连 20180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