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法门攀缘双修无相杂谈 |
分类: 学习相关资料 |
净念相继:净念不是无念,而是忆佛念佛的清净念。这个净念要相继不断,念念清净觉照。如此习练久之,自然纯熟,便会“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无始无明:即所知障。不是所知太多成为障碍,而是无始以来对法界和生命的实相无知而成为修学大乘法的障碍。无始无明所知障只障碍成佛,不障碍解脱。所以声闻、缘觉只要破除一念无明四住地见思烦恼,便获解脱。但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首先要破无始无明,触证法界生命的实相,这便是七住位的明心和十住位的见性。其后道种智的熏习和修证,全部要建立在找到真心阿赖耶识的基础上。否则,无论怎样精勤,也还没有真入大乘之门。无始无明的彻底清除是在佛地。但无始无明不同于一念无明之处,就是它没有种子,只有现行,因为它不是造作身口意三业留下的潜在习气势力(即种子),而是无知,不明了。
前一篇:《杂阿含经论会编》学习资料(二)
后一篇:《杂阿含经论会编》----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