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净双修(十四)-悟后真实转依真心,便无挂碍、无恐怖

(2014-08-18 04:31:21)
标签:

佛学

菩萨

菩提

众生

妄心

分类: 如来藏讲堂

禅净双修(十四)-悟后真实转依真心,便无挂碍、无恐怖

 

 

十四、悟后真实转依真心,便无挂碍、无恐怖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duǒ),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菩提萨(duǒ)”的意思是 “觉有情”,中国人喜欢简单,就简称“菩萨”。“觉有情”,就是首先使自己觉悟,然后使别人也能够觉悟。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里边讲,“觉”,有“本觉”、“始觉”和“不觉”。本觉就指我们的真心,它本来圆满具足一切觉性。始觉就是妄心找到真心,翻过头来皈依真心,自觉地随顺真心。从大乘的立场上来看,不但凡夫、外道尽属不觉, 就是声闻、缘觉,乃至证到了阿罗汉、辟支佛,亦属不觉。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证到真心本觉,没有可能回归本觉。我们早晚都作的“三皈依”,实际上也是使我们的妄心皈依于真心的意思,自归依佛,皈依自佛。佛是觉义,自佛即是本觉。我们每天都发这个愿,每天都去这样念,使这个种子不断地增长,使我们终于有一天能够开悟,找到自己的真心,转依于自己的真心。悟后起修继续勇猛精进,我们就会逐渐获得和增长觉悟他人的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菩萨。

 

因为真心本自具足一切,所以不可能有所得,如果菩萨依照这个方法,即“智慧到彼岸”的方法去修,就能“心无挂碍”。常见者不证真心故,错以有生有灭的觉知心为常住真心,常常担忧觉知心断掉,有挂碍故,就极力保持醒觉,以期求证解脱,殊不知此觉知心正是轮回之根本。断见者误以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然知现时活一天少一天,日日走向死亡,有挂碍故,千方百计延长寿命,纵能苟且一时,必落轮回。有大乘正知正见的人由于远离断常二见,则无此挂碍。为什么没有挂碍呢?因为真心永存,不可毁灭;真心一切具足,什么都没有少过;真心完好保存一切修行成果,丝毫不会遗失。菩萨早在七住明心真见道的时候,就证到了本来没有任何挂碍的真心而依止它。我们心里固然有烦恼,但也有真如佛性;我们心里,现在还有魔,但是也有佛。平常我们说“不魔不成佛”,就是说,如果没有烦恼,我们也不能成佛。因为凡是有烦恼的地方,就一定有菩提,烦恼也是从菩提中幻化出来的,不能离开菩提而独存,所以说“烦恼即菩提”。烦恼如浪,真心如水。海浪变化万千,海水如如不动;海浪再怎么变化,本质上还是海水。烦恼和真心亦如此,烦恼千变万化,真心毫无动摇;烦恼再怎么变化,本质即是菩提。譬如金钱,可以用来做坏事,也可以用来做好事,钱无好坏,用显差别。一切众生本具之觉性亦如是,凡夫外道用之“共争不急之务”,即名烦恼;声闻缘觉用之急证解脱,即名二乘菩提;菩萨用之开悟成佛,即名佛菩提。烦恼即众生将菩提用错了地方而已,所谓消灭烦恼,恰如用钱来做好事一样,也只是正用菩提而已。所以禅宗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因此,菩萨在长期修学的过程当中,并不把烦恼全部断除,他要留一部分烦恼以润来生,所以叫“留惑润生69”。因为在八地以前如果完全断除烦恼,就会进入无余涅槃,就不会再有这个肉体,无法继续修行,所以要故意留一点点,使我们能不断转世,这样才能常随佛学,直至成佛。在七地满心的时候,因为会有殊胜的意生身,不再需要用烦恼来润生了,才彻断一切现行烦恼而进入八地。一直到等觉菩萨将入妙觉位,也就是说要成佛的时候,观察因缘,示现“八相成道70”,在金刚喻定当中,才把最后的一分最微细烦恼习气的随眠种子,以及最后一分无始无明的随眠彻底断掉。

 

“心无挂碍”,一是说真心本无挂碍,二是说妄心成佛后也没有挂碍,三是说菩萨真依般若波罗蜜多修行也不会有挂碍。所以菩萨不畏生死,他知道“生死涅槃等空花”,即使小乘解脱的无余涅槃也只是修行路上的一种施设,并不是究竟的法。究竟的法就是我们“本来是佛”,通过修学,我们一定成佛。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是说由于没有挂碍,因此也就没有恐怖。挂碍就是担心。我们平常人都有很多担心的事情,有担心就会有恐怖。担心是轻小的恐怖,恐怖是巨大的担心。而菩萨既然没有挂碍,当然也就没有恐怖,因为他知道,他正在成佛的路上走,他迟早会成佛,他一定会成佛,而众生也迟早会成佛,也一定会成佛,只不过各有各的时节因缘罢了。人之所以有挂碍、有恐怖,一定是有私心;有私心才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有很多担心,就使你活得很累,使你感觉到自己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很沉重。所以布袋和尚71经常把他背的布袋放下,示现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但是,为什么当有人问他“你放下干什么?”他又背起来呢?那是说,既然放不下,就干脆用承担烦恼的精神来承担修行,荷担如来家业;用不舍烦恼的勇气来救度自己、救度众生,永远不舍众生。也因此告诉众生不必害怕烦恼,不必有挂碍;对于世间的责任、义务,以及出世间的菩萨的责任、义务,放不下的话,就勇敢背起来。因此我们说,菩萨的精神绝不是消极的,而是最积极、最可贵、最可敬可佩的。菩萨行菩萨道,是自己发的大愿,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无怨无悔;虽然广度众生,但他没有挂碍,也没有恐怖,反而乐在其中,因为他有禅悦、有法喜,有诸佛护念,有无量菩萨随时帮助,有无数同参道友理解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