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就是《易经》,《易经》就是《周易》。
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
《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书店有很多白话周易,周易入门的书不过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先看下南怀谨先生关于周易的书,比较通俗易懂。

(节选自《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我没有学问,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见解,只是年纪活得大一点而已。但是以老年人的经验读了一辈子书,看到宇宙人类只有一个字:变。中国有一本老书《易经》,是有关一切治世的书,上面画有八卦。我认为《易经》这本书,是上个人类文明时期的文化,用八卦图案当代表。《易经》包藏的意义只有五个字,发挥起来的作用,每个字表达的含义都是好几部大书,这五个字中文就是:理、象、数、通、变。
“理”,是包括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则、原理。“象”,就是宇宙各种万有的现象,包括一切人类生活的发展。宗教、哲学、科学与万有的现象都各有关联,互通的,也就是中文讲的“息息相关”,生命活着随时有关联。“数”,是数字,比如一个“零”,再到“一”,一加一,一直到九,到了十就是一和零,零像是没有,但也包含了所有。“通”,是能够知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变”,是变化。宇宙万有随时随地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
下集:
书海苦旅(3)---春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