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年冬日的暖阳——广东海岛古镇晒太阳(赤坎古镇)

标签:
广东海岛古镇放鸡岛北京探路者 |
分类: 旅游 |
P1(图片有部分是手机拍摄,凑活看哈~)
D1----2014.11.4北京--广州白云机场--阳江市赤坎古镇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市温度:20度,换装了,脱掉冲锋衣,感受南方空气的温润,休闲之旅开始了:)
P2
P3
P4
P5
赤坎镇的历史大约有350年。虽然历史不如中国其他名古镇如周庄、乌镇、朱仙、黄姚等悠久,但赤坎镇位处著名侨乡,另有一番中西合璧的古朴味道。因此有“中国第五名古镇”之称。
赤坎境内保留有大量的华侨建筑,中西合壁,仅碉楼就有200多座,尤其是具有400年历史的迎龙楼、抗日旧址南楼、远近闻名的关族和司徒氏图书馆、堤西路的骑楼建筑群更是侨乡一绝,被省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赤坎古镇即赤坎镇。 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内、开平市中部.距开平市中心12公里,历史上曾是开平县城所在地。面积61.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5平方公里),是著名侨乡。赤坎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作物常青。2--3月,因天空时有冷空气接触,故阴雨绵绵。降水——多集中于4-9月。10月-12月,由于地温减低,北风频吹,雨量递减。
骑楼本是欧洲人在东南亚结合当地的亚热带多雨潮湿气候特点,引入欧洲建筑风格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建筑形式。楼上是居室,楼下前面是店铺,后面为仓库。临街一面的二楼一般都建有一个外挑的阳台,给骑楼增添了几分秀丽。
广东骑楼的兴盛还得从华侨的历史说起,华侨的侨汇与古镇的繁华休戚相关。开平毗邻香港、澳门,全市总人口68万,而旅居海外6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就有75万,故有“海内外各有一个开平”的说法。自十九世纪中叶,美国西部加州发现金矿,而后修铁路、挖河道,开平当地不少农民应招而去,在经历“猪仔华工”的艰辛之后,20世纪初期,赴海外的许多华侨稳住了脚跟,有了积蓄,“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华侨开始回国置办产业。在日显繁华的古镇上,人们用侨汇修建骑楼,开办商铺。而在受匪徒之灾困扰的开平乡下地区,为了家人安全,华侨汇款回国往往是修建碉楼。
骑楼是广州特有的乡土建筑形式,它的特色就是沿街边、一层是两根石柱撑起的房子连房子,有走廊的的两层楼建筑,可遮风挡雨避阳。有钱的大户人家在镇上交通最便利的堤边买地,请海外设计师设计,用材上也多为进口,包括当时非常少见的进口西洋彩色玻璃,进口水泥建材,融汇于西式的建筑风格中。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景辉楼置身在赤坎镇著名的欧陆风情街,与赤坎影视楼仅一墙之隔,是前往参观了解赤坎古镇百年历史的唯一场所,景辉楼是岭南水乡著名的骑楼,以民国时期名医张景辉而命名。楼高三层,建筑长45米,宽5米,楼高三层。每层都有双客厅、双寝室、双开放式楼梯,垂直天窗,桥式天井,属典型的岭南古镇骑楼民居。
一楼是赤坎古镇历史陈列馆,内有二十年代的股票、中国第一台收银机、兰桂院妓女房的原物和原貌布置,珍藏妓女原装的名片,民国时期原物组成的新娘洞房等等……500多件历史实物,让您从丰富的历史实物中切身触摸赤坎昔日的繁华。二楼是民国时期名人张景辉的故居,内中民国式的家具布置,原汁原味,古色幽香,充满神秘,发思古之幽情。
P13景辉楼一楼
赤坎镇最奇特的景观,莫过于小小的地方竟然有两座公共图书馆。作为两大家族数百年竞争的见证,司徒氏图书馆和关族图书馆依然作为地标建筑矗立在赤坎镇。
1920年司徒族人开设阅览室以满足族人文化需求,反响热烈。后来有海外族人提议兴建图书馆,1923年动工,1925年建成,总投资三万多银元,建筑风格为欧式。落成后一年,再置美国大鈡一座。馆内陈列本族名人事迹,藏品还包括慈禧太后题字等珍品。
P19此举震动了关族人,为了挽回面子,他们马上于1925年组成家族图书馆组委会,1927年动工,1929年建成关族图书馆,规模与司徒氏相当。他们采用德国大鈡,也有各类珍贵藏品。
堤西、堤东路上最气派骑楼街的建成,与改建过程中关氏与司徒氏两家的暗地竞争不无关系。在改建过程中,上、下埠都在暗中较劲,两族人暗中攀比,你建什么,我也建什么,你怎么建我也怎么建,至少不能比你的差,而且要尽量超越对方,一场心照不宣的暗争,反而把赤坎建成了一个具有南方特色、而又中西合璧的美观市镇,成为开平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参观后开车去酒店的20分钟,天空渐暗,窗外下起了淅沥沥的细雨,仿佛是在欢迎我们这些北方来的客人。到了酒店,细雨顿停,入住很有特色的五星酒店---碧桂园凤凰酒店,酣睡无梦。
P21
P23

P24

P25

第二天吃过丰盛的早餐,来到酒店外,才发觉昨夜的秋雨将植被冲刷得愈发清翠。
P26
赤坎
当地特有的小吃“豆腐角”,是嫩豆腐在平底上稍微煎到半嫩半黄,伴着打烂的鱼肉糜到一块,既有豆腐味又有鱼肉味,鲜嫩滑口。
煲仔饭
赤坎最著名的“煲仔饭”是广东“煲仔饭”里最地道的。除了赤坎河边有几个百年老店,赤坎小学附近还有很多大排档,供应着当地著名的菜式:黄鳝饭、赤坎蒸鹅、鸭粥,因味道好、价钱公道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好吃之徒”。
交通:
广州----开平(150公里):经广佛高速、佛开高速公路,行程1小时30分,车费(豪华大巴)60元。
开平---赤坎(10公里):市内交通(公共汽车或私人营运车),行程35分钟,车费3元。
赤坎周边景点(赤坎一立园一自力村):
立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侨园林一绝。赤坎去立园4公里,市内交通(公共汽车),车费1元。
自力村碉楼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地之一。立园去自立村2公里,私人营运车,车费2元。
建议路线:
1.由市区沿潭江公路去赤坎,再由赤坎沿325国道去立园、自力村。
2.由市区沿325国道去自力村、立园,再到赤坎。
赤坎镇的骑楼连绵成一片,在小镇中夹道林立,堤西路、堤东路、中华路、牛圩路等几个路段几乎都由骑楼组成,如此大规模的骑楼群在广东的小镇中非常罕见,足以印证古稀老人的回忆,也可见此地当年的繁华。
在骑楼街的精华区堤边街道,偶尔有防守的堡垒——碉楼和西式风格的钟楼夹杂骑楼群间。堤边的街道被塘底街分为上埠和下埠两段,分别是关氏和司徒氏族人“地界”,两族人在各自的地界内开展商贸,并先后在上埠和下埠的堤边两头各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图书馆。司徒氏图书馆里78年前从美国波士顿购回的大钟至今仍然走时准确,准点自动敲钟报时。数十年来,古镇居民已经习惯听古钟苍老而洪亮的报时声安排作息。
在堤西路沿堤而耸立的骑楼群中,两处碉楼异常显眼,尤其是关氏图书馆边的碉楼,至今仍然占据古镇骑楼街的制高点,碉楼顶上古旧的黄色涂料在刺眼的阳光下依然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关氏图书馆里的老人告诉记者,碉楼曾经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一家当铺,当时古镇商贸繁荣,当铺也不少,而这座股份制的当铺尤其显赫。华侨促成赤坎繁荣。古镇河道,小孩们在石阶边垂钓,小船缓缓划过,从岸边可见船舱内的捕获的螺蛳和小鱼。
凭借这条直通海外的黄金水道的枝蔓,开平与外界的物资来往便利,侨汇源源而来,镇内商号林立,让人感觉到古镇旧时渔歌唱晚、商贸通衢的江南水乡韵味。
走在沿堤的骑楼街上,几乎每座骑楼都曾经有商行名号:华安堂、惠安和、经营国产土布的亚洲公司,偶尔还能从六七十年前骑楼斑驳的名号上找寻到过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