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2011-06-22 11:22:06)
标签:

姐妹花

旅游

分类: 旅游

P1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周六本来约好和佳佳母女上午游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午和女儿的教母舟母女汇合(舟家女儿上初二,下午有课,所以上午要抓紧时间写作业,虽然年龄比姐姐们小4岁,但个子却是最高的1.7米,在妈妈的熏陶下,也是个腹有诗书的小家碧玉。)下午一起去北海旁边的国家图书馆分馆参观“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但因佳佳临时中午有急事,故我们从公园出来就分手了,舟的女儿胭很贴心地到地铁里面接我们回家(每次去都是老公开车,因为我不记路。)中午到舟家吃了一顿非常美味的午饭,饭后一起参观。


女儿教母也是我多年的同事和交心的朋友。佳佳妈妈、我、舟,虽然我们三人性格不太相同,但相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为人又都属于善良、厚道之人,彼此坦诚、真诚,都愿为彼此付出,一直以来情同姐妹,是非常要好的老友和知己。三个孩子也很投缘,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聚在一起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其乐融融。


可能展览快要结束了(19日结束),所以有些展示已经撤了,包括想带孩子们观看的古法造纸演示。不过倒也有收获,观看了“传拓”技艺演示。以前我去西安碑林看过“传拓”演示,但这次更为细致地了解了这一传统技艺。尤其是有女儿教母(才女)舟的同行讲解,孩子们更是收获颇丰。

(由于我的网球肘未好,所以只带了个小卡片机,片片质量不太好,但美好、难忘的瞬间还是留存下来了。)

P2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3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4女儿非常喜欢中国古代建筑,希望女儿能有机会在这方面进一步深造。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5胭是个很有内涵的小姑娘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6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7女儿与教母交流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8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9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10观看传拓技艺演示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11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12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三希堂》原名“温室”,本为乾隆皇帝读书之所。乾隆帝在此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殉的《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并时常把玩,遂以此更名。后乾隆帝敕令朝臣编刻《三希堂法帖》,收录内府所藏魏晋以来书法家名迹,其中就包括此三珍。法帖原刻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墙间。

P13女儿教母在为小姑娘讲解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步骤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14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15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16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17教母在教小姑娘用地下的野草捆扎我们幼时常玩的小兔兔玩偶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18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19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20周末幽静的国图院内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21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P22
女儿假期文化之旅1---中华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详析传拓技艺:

是以纸紧覆进石器物的文字、图画上面,然后用墨打印;因在传拓过程中有一套技术方法,故名。由于此法主要应用于金石器物上,如拓因碑刻、墓志、甲骨文字、陶器文字、青铜铭文、玉器花纹、瓦当图案、画像石、铜镜、货币、铜器器型等,所以也称金石传拓技法

传拓技法的“拓”是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力读音不同。“拓”字的规范语音读tà,但在民间大多读作tuò,拓也作搨。


人们通常所说的拓本拓片,就是指用这种技术方法而形成的纸本或者纸片而言。


拓印,通俗的说法叫拓碑,或者叫打碑帖。唐、宋时期,拓碑称为“打碑”,拓本名曰“打本”或者“墨本”。

 

工艺流程:
将实物(青铜器、砖瓦、石刻……)擦拭干净后,薄薄的涂一层白芨水(也可不用)、上纸、湿毛巾按压、用打刷打出字口或纹饰、用鬃刷有规律排刷数遍,待纸泛白后即可开始扑拓。反复上墨,直到满意为止。 

 从上述工艺流程中可以看出,料是用纸、墨,拓片的对象是出土或传世的千年文物,无论凸刻、凹刻都是正书,经扑拓后,还是以正书面对读者。


青铜器、秦砖、汉瓦、石刻等的各种纹饰及字体书法的艺术,经传拓技术展现出来制作而成的拓品与拓本,易于推广和流传。

 

拓片技术的主要类别
  拓片大致可分为两种:干拓湿拓。干拓、湿拓是针对“上纸”而言,干拓用普通纸、硫酸纸;湿拓用宣纸。


干拓
  干拓又可分为摩拓、描拓。

  摩拓:实物有凹凸的纹路,文字或图案。在上面覆盖一张纸,纸张既不能太光滑,也不能太厚。用铅笔、炭笔、炭条、蜡笔等,也可用彩色的将之拓下。总之,不管哪一种笔,一定要软性的。  描拓:实物表面是平整的花纹或文字,在上面覆盖一张纸,纸张要有韧性且透明,便于描画。以上两种都是简便易行之法,容易掌握,用具携带方便。
湿拓
  湿拓可分为朱、墨两种拓法。朱色高贵、华美、喜庆;墨色庄重、内敛、沉稳。

 

二者区别如下:   

朱拓,朱即朱砂,又称辰砂,用温水将朱砂粉浸泡在小碗内,化开后便可使用。也可用朱砂墨研磨。再备一个小碟子和一支干净毛笔,事先把扑子在湿毛巾上拍湿(微湿),再将朱砂用毛笔均匀的涂在碟子上,再用扑子轻拍碟子上的朱砂,拍匀后,就可以开始拓了,反复蘸色、拍匀、上色。一般来说,图案小且精美的砖、瓦,用朱拓拓出的效果更好。
墨拓法
墨拓法有“乌金拓”、“蝉翼拓”、“立体拓”之分。博物馆及考古工地的工作人员则大多用墨拓。  “乌金拓”墨色乌黑发亮,对于青铜器、秦砖、汉瓦、碑刻等都能呈现最好的传拓效果。墨色淡匀如蝉翼的叫“蝉翼拓”,甲骨、扇骨、牙雕、玉雕等则使用“蝉翼拓”效果最佳。

绘画讲求墨分五色,用在拓片上有些哗众取宠。但黑、白、灰是很讲究的,实际效果已证明了这一点。

“立体拓”用的是以上两种拓法完成。要求把实物的高、宽尺寸,事先准确的定画在宣纸上。因操作工序繁杂,要求准确,拓品完成之后,与实物大小无误。拓法虚实并用,立体感很强。再配有名人题跋、藏家印戳,十分精美。“立体拓”是收藏家们为自己所藏青铜器珍品做成立体拓片,以表达珍爱之意。或高额购得,悬挂于厅堂之上,炫耀于亲朋好友之间,且共赏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