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高考语文学生必读2---诗歌词赏读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性德

(2010-12-17 12:05:16)
标签:

高考古诗词品读

分类: 高考

本篇导读:1、《浣溪沙》 纳兰容若

           2、文学常识:对仗句

          3、简析  仄 和 平

          4、纳兰性德悲伤的爱情故事

2011高考语文学生必读2---诗歌词赏读 <wbr> <wbr>《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wbr>纳兰性德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简析:独自在西风中,谁知道我的凄凉感伤呢?不忍心面对满眼的萧萧落叶,所以关上了疏窗。我伫立在残阳中,深思往事。
(回忆当初)因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惊动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经有过赌书泼花的闺房乐趣。只是那时把与她相处的美好时光当做寻常情境。

 写出了纳兰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天人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

赏读细品: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纳兰性德,字容若,初名成德,后改名性德;他出身满清贵族,是清初一位重要的词令家。其词情真意切,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使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 “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 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 “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西风 ”、“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嵌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几百年后,我们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纳兰孑立的身影,衣袂飘飘,“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后面有注解)

出句写平常生活“被酒莫惊春睡重”写出了卢氏是纳兰生活上的伴侣。“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

对句更进一层。“赌书消得泼茶香”,写卢氏更是他文学上的红颜知己。(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

 

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词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泪。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心中美好的追忆。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后我们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纵即逝,恍若昙花一现。

 史书记载:“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终年31岁。”

 2011高考语文学生必读2---诗歌词赏读 <wbr> <wbr>《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wbr>纳兰性德

文学常识:对仗句(摘自百度)

对仗又称对偶。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讲究对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大至帝皇宫殿、陵寝,小至平民百姓门户、摆设,仕女束装,都讲究个左右对称。文学上也不例外,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

 

早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出现对偶句。例如《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晋魏以后对偶影响扩张,将以前骈散交错的文章,发展为通篇骈四俪六的骈体文。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歌中对偶从不工整到逐渐工整,从随意使用到逐渐规范化。初唐以后,格律定型时期,对偶就成为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仄 和 平  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仄是倾侧的意思,即不平。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纳兰性德悲伤的爱情故事谁念西风独自凉

在昏沉的夜色里,他独自站在萧瑟的秋风中,凝望着那幽黯的夜空,默默地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幻化成一片模糊。凉风入骨,片片黄叶坠落,不知道,它的飘落,是在为她惋惜,还是为他悲伤。如果,可以再重来一次,愿用心去铭记那些相知相许的美好。

 2011高考语文学生必读2---诗歌词赏读 <wbr> <wbr>《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wbr>纳兰性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