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后海夜色之二---烟袋斜街

标签:
北京的故事旅游 |
分类: 旅游 |
从北海北门的对面荷花市场的酒吧前走马观花,沿前海西岸漫步直至银锭桥,再前行就是不长的烟袋斜街了。精巧蜿蜒的街道上酒吧、服饰店、古玩店有二三十家,但真正还原老北京的物什的店却没有几家了,不免让人些许遗憾。许多外地游客和外国游客都选择到酒吧里坐坐,坐在酒吧里看不到后海的水面,但是能看到北京老胡同景象,体味一下老北京文化的韵味,倒也是另一种不错的休闲选择。
P1
过了银锭桥,再前行穿过几家酒吧右拐就是不长的烟袋斜街了。
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据清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此街原名"鼓楼斜街",清末改称"烟袋斜街"。
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这条街上的烟袋铺,大都是高台阶,门前竖一个木制大烟袋当幌子。黑色的烟袋杆儿,金色的烟袋锅儿,这样的标志真可谓生动形象至极。在烟袋斜街的东口路北有一家"双盛泰"烟袋铺,门前竖着的木雕大烟袋,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饭碗一般,金黄色的烟袋锅上还系着条红绸穗,十分醒目。这"双盛泰"的大烟袋真称得上是北京同行业中的头号大烟袋了。
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烟袋斜街的名字越叫越响,一直流传到今天。
P2随着天气的炎热,后海的酒吧也大多开辟了露天演出座位,如果你想喝一杯,你可以在酒吧的席位上一边畅饮一边想心事;另外你也可以选择坐在前海的湖边吹着夜风听着歌者免费的吟唱。(今年一家酒吧为了招揽游客,还增加了钢管舞的表演,将酒吧门前不宽的通道堵了个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