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2009-06-12 11:36:13)
标签:
心得分享情感 |
分类: 人生感悟 |
今天上午同办公室的一个小妹妹,提议我不忙时可以看一下网上的部门公告,我放下手中的事赶紧看了一下,开始我只是大概看了一下内容,文章就相当吸引我,后来我又打印下来仔细阅读了一下,太有有共鸣了,心情老好了。同时通过文章中总结的内容自己看后收获也颇多。
这是我们部门的大领导在4月下旬我们专业内部召开的的专题会前准备的上的一份对部门工作状况的认识,还有一个关于工作中沟通表达的提纲挈领的PPT,会后有参会人员想参看有关内容,领导就发布到部门公告与大家共享。
我想只要认真看过这两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后,估计文章的内容都会引起每个人的共鸣,因为文章内容总结的都是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的情况,为什么会有共鸣呢?因为这些事情不仅仅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亲身经历过的,而且文章中还指出了自我心情的调试方法,也就是自我沟通,以及做为一个领导如果变换一种沟通方式,人际关系会更圆润,也使生命过得更漂亮、更有意义。
其实工作中我们多少都经历过PPT《脾气来了,福气就没有了》中所例举的那些情况。在沟通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容忍领导说话的态度,但领导所说的类似你懂不懂什么叫*****这句话往往会让人很不舒服,会伤害人的自尊,领导不应随便质疑人的专业水平.其实本身很简单的一件事,但由于沟通时领导的说话方式传达出的信息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和『优越感』----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別人都是错的。(『自我中心主义』---讲话的口气太强势、太不注意到对方的感受。)所以让人听起來,就会像是一种攻击一样,很不舒服,会让人郁闷,久而久之会丧失工作热情。
昨天去总部开会,由于距离开会的时间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我先到总部的办公室里待了会儿。虽然时间不长,但我的感触还是颇多的。许多原来的同事久不见面,大家都很热情,受到了很好的款待。在那里短短的一个小时,见到也听到了一些事情。也就是那短短的时间坚定了我的一个信念,这个地方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这个地方。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有的三级领导和下属沟通的尴尬,下属对领导的顶撞、不敬;同事之间那种微妙的好似戴着假面具的感觉。。。)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办公室里弥漫的气氛,让我有些不寒而栗。
工资套改后,有好朋友建议我为了收入是否要考虑重新回职能部室工作,当时多少有些心动(主要是当时心里多少还有些不甘心),但昨天的见闻,让我彻彻底底地打消了那个念头。正像一位同事和我说的:本来很好的心态,可现在常常会感觉压抑,多少还会有些焦躁,遇到问题大家的功利心都太强,都乐于做表面文章,有功劳往前抢,有问题,赶紧把自己择清。。。眼前的情境和话语不由得我有些畏惧。我决定了,我还是踏踏实实在我现在的岗位干下去吧,起码我现在工作生活中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很快乐的,同事之间可能是由于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彼此也很融洽、轻松、体贴,人情味也更浓一些;和领导相处沟通大多数时间也还不错 ,对我所负责的工作也是游刃有余,基本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多的着急事(我这个年纪还是保持情绪稳定为第一),顶多月底需要加几天班,但时间可以自己安排。每个人的生活目标不同,对幸福的认知也不同,我对目前我的状况还是挺满意的,简单平静快乐的生活工作是我对幸福的理解,知足长乐。前几天女儿和我说:“幸亏您开了这个网店(因为在最烦恼的时候我有事情做,每一天都很充实,精力分散,关注点不同了,所以就没时间烦恼了。),幸亏您知道了靠开网店挣钱不容易(因为时至今日,我还一笔对外的生意都没有做成,网上卖出的都是朋友看中了,以成本价给朋友或是送朋友的,但可以给我积攒信用,我还是很快乐,因为本来也没想靠网店挣钱,就是想转换一下心情,所以说现在目的达到了。)所以您现在知道还是有一个正式工作挺好,无论多辛苦,挣钱多少,有保障呀,所以您也会更开心。”女儿的一番小大人似的总结,把我逗得笑得直不起腰来,我连连称是,我也很感动,为了女儿的这份关心体贴,所以说大人展现给孩子的一定是阳光的一面,这对她的人生会有长久的影响。
看了这两个转发的PPT,心中对生活态度工作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我将这两篇文章又推荐给同屋的同事们看,大家热烈讨论了许久,大家都对文章内容深有感触。
大家一致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在职场工作中,「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领导如果在处理问题与人沟通过程中理性一些,多掌握些领导沟通意识,而不是主观地以自我为中心,放弃“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对下”的说话方式,在沟通时,注意到对方的感受。毕竟每个人都有『自我尊严感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赞美、被认同、被附和而不喜欢被否定、被轻视所以,即使双方意见不同,但必须做到『异中求同、圆融沟通』『有话照说,但口气要委婉』。同事之间在彼此沟通中善用「同理心」,也学习控制自己的『舌头』,『在适当的时候,说出一句漂亮的話;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打住一句不该说的话』这样会少些无意的伤害,才能真正做到快乐工作,同事之间融洽相处。
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不要急着说、不要抢着说,而是要想着说』。绝对不要『逞口舌之快』而后悔。因为说话是没有『橡皮擦』、沒有『立可白』的,不能再把话擦掉呀!另外,职场沟通中我们必须学习『情绪忍受力』和『挫折容忍力』因为,『脾气来了,福气就没有了』!!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确,心情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句话同样适于我们每一个人,尤其适用于针对PPT中《反思、评价与调整、改善》中所展现的公司现状的改变。今年以来由于公司的融合,一直感觉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但一直无人顾及问津,看到这两篇PPT,似乎又给人带来了希望和激励。
PPT中也讲述了QBQ的基本概念,但我通过看提纲感觉理解还不是很透彻,我就上网输入QBQ的基本概念,研读了几篇文章,终于对QBQ有了进一步了解,感觉受益匪浅,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际沟通、自我沟通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QBQ的基本概念是:每个人都有自由作出更好的决定,并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有时人们自以为别无选择,因此说出"我不得已"或"没办法"的话来,任何人都有选择的余地,永远,即使决定"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如何看到原始问题背后意涵,再提出更好的问题,那么问题本身将引导我们获得更圆满的结局。
其中一篇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精彩内容中,通过作者讲述买可口可乐的故事,通过描述餐馆服务员的的所作所为,论证了「个人担当」与「问题背后的问题」。可悲的是,在遭逢沮丧或某种挑战时,一般人往往先产生负面和防卫的反应,这时最先出现脑海的,会是「错误的问题」,不仅负面,又无助改善现况。QBQ的精髓是:在当下整理自己的思绪,做出更好的选择、问更好的问题。
在遇到问题时,让我们远离责怪、抱怨与拖延。如果能在每个抉择的当下修鍊自己的想法,看到原始问题的背后意涵,再问出更好的问题,那麽问题本身将引导我们获致更圆满的结局。对的想法赋予我们更丰富、更快意的人生,让我们做出有生产力的决定,也连带产生尊严与成就感。
我们碰到棘手的问题时,必须先静下来、勿冲动行事也学习『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免得事情愈弄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