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文化历史赵汗青 |
宿州,汴水穿过的小城
赵汗青
“从遥远的隋唐,你一路餐风露宿,踏歌而来。”这是一位诗人歌颂隋唐大运河(也称通济渠、汴水)岸边名镇埇桥的诗句。这埇桥就是今天依水而居的小城——宿州。唐末诗人皮日休有诗《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小城宿州在周朝时期始建蕲邑,到了隋唐年间,因
小城宿州,四季分明,特别是夏天,当年穿越宿州一百多公里的隋唐大运河(也称通济渠、汴水),今日已称做新汴河。每年夏季,我都要回小城宿州住上一段时间。夏天的新汴河两岸,绿树成行,自隋唐以来,宿州就有名扬黄淮的八景,其中八景之一的“隋堤烟柳”至今仍存,蔚为壮观。今日宿州小城之夏,花红树绿,什么荷花、石榴花、栀子花、朱顶红、倒挂金钟、三色堇、月季、蔷薇、马蹄莲、米兰、白兰花、木槿、合欢、百合、玉簪、桔梗、半支莲、凌霄花竞相争妍,那满树的繁花犹如千万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又似点点跳跃的火苗,远远望去,象绯红的云朵,又像天上落下的晚霞。那绽放于黑谒色枝条上的似雪的花朵在青翠欲滴的绿叶映衬下,如美人姣冶的面宠,看久了,让人心旌摇荡,意醉神迷。
我们都知道《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那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北宋风俗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罕见的存世精品。而画中有一座中横跨汴河上的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原型就是宿州。其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名为虹桥。北宋时期,宿州为上州,四川青神县人陈希亮曾在宿州做知州。他架起了一座崭新的木桥,桥身如虹,飞跨两岸。桥上行人来往,桥下船楫畅通。
小城宿州
“绿叶荫浓,遍池亭水阁,偏称凉多。渔榴初绽,朵朵绽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小城的早晨,太阳悄悄的露出了羞红的面庞,霎时,万道金光透过树的缝隙给碧翠的新汴河河面铺染上一层胭脂红,慢慢的,水光潋滟,愈发的清丽。
漫步在小城新汴河景观带,昨日那一帘如梦如幻的缤纷樱花雨,依稀再现,一阵风拂过,那一树树嫣红,忽然都不见了芳踪。还有那“人面桃花相映红”,“梨花一枝春带雨”……,现在芳菲何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廊桥下,画舫中,一带夏水思悠悠。
小城夏天的夜,才最是迷人惹火的。夜的幕徐徐地降临了,经过一天细雨的洗礼后,空气中正散发并弥漫着一种耐人思想的味道,有丝丝的鲜奶般的甜又有些许女儿红酒般的香,如一个才出浴的少妇的氤氲体香。细品之下,从头发梢到脚趾头会不由自主的一阵酥麻,那感觉是极其畅快的。这是小城特有的味道,也正是这种味道使她愈发显得妩媚多情、勾魂摄魄。
这是一个人口一百万的小城市,在灯红酒绿,繁华昌盛,充满诱惑的都市里,有许许多多辛勤的宿州人,像只翩飞的花蝴蝶周旋于城市的舞台花谢……,成了倾人倾城的“云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