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日名将孙象涵传奇】(长篇连载之四)

(2019-03-13 14:30:20)
标签:

历史

文化

赵汗青

分类: 抗日名将孙象涵传奇

 

第一章

 

皖北有名集桃山出传奇  

诞生了抗日英雄孙向涵

 

 

桃山集村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北部,是安徽省的北大门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北靠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南依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夹洵镇,西连萧县皇藏峪和官桥集,东接杨庄褚兰和奇石之乡灵璧县。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人杰地灵。

 

有诗赞曰:《颂桃山》

桃花山下桃山驿,三月桃花红遍地。

桃园荡漾孩童嬉,花中祥女拂清溪。

桃叶似柳任风逸,桃花映面羞佳丽。

桃弧棘矢保平安,仙桃只贡寿诞席。

沃野万顷产五谷,茵茵水田生鱼米。

物华天宝民宜居,人杰地灵桃山集。

石斧陶钵玉首饰,史前文明留遗迹。

圣旨七次颁桃山,万历康熙乾隆帝。

千年古道设驿站,今有京沪叫国道。

勤勉耕读育民风,刚柔相济讲情义。

抗日名将孙象涵,屡建奇功敌胆嫠。

功勋伟烈贯长虹,英名浩气存天地。

省府规划开发区,实现四化新机遇。

人流物流金融流,信息技术增效益。

劳模优企振经济,学者博导研新题。

记者作家艺术家,浓墨重彩绘神怡。

先哲楷模炳史册,继往开来看后裔。

昨日辉煌可圈点,今朝宏图更瑰琦。

 

桃山是个古驿站,唐朝时设的驿站,取名桃山驿,名字来自附近的山名。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驿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通讯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驿站担负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特定的网络传递与网络运输。我国古代驿站各朝代虽形式有别,名称有异,但是组织严密,等级分明,手续完备是相近的。封建君主是依靠这些驿站维持着信息采集、指令发布与反馈,以达到封建统治控制目标的实现。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局限,其速度与数量与今无法相比,但就其组织的严密程度,运输信息系统的覆盖水平也不亚于现代通讯运输。可以说那时的成就也是我们现代文明的基础的一部分。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是我国历史上历来为史学家称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邮驿,也达到空前繁盛的阶段。隋唐时期邮驿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隋唐继续发展南北朝时的驿传合一的制度,驿代替了以往所有的。驿的任务包罗万象,既负责国家公文书信的传递,又传达紧急军事情报,还兼管接送官员、怀柔少数民族、平息内乱、追捕罪犯、灾区慰抚和押送犯人等各种事务,有时还管理贡品运输和其他小件物品的运输。唐代的驿遍布全国,像一面大网似地密布在全国交通大路上。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水驿260 个,陆驿1297 个。那时,专门从事驿务的员工共有20000 多人,其中驿夫17000 人。这是一支很庞大的邮政队伍。驿夫又称驿丁。根据不同的驿站等级,驿丁的配备数目不同。《大唐六典》载,唐代最大的驿称为都亭驿,是国都所在的驿站,每驿配驿夫25 人。各道陆驿分为六等第一等驿配驿夫20 人,二等驿配驿夫15 人,三等以下递减,最后一等第六等驿为驿夫二至三人。水驿则根据驿务繁闲,也分为三等事繁水驿配驿夫12 人,事闲配驿夫九人,更闲水驿配备驿夫六人。有些学者据有关各种资料统计,有唐一代,全国的驿夫数实不止上述17000 人,有许多盛唐时期新增之驿,尚未统计在内,其总数合计当在25000 人以上。

桃山驿就是个一等陆驿

桃山附近有山,形状似桃,因而人们叫它桃山。另一种说法是:北宋时,著名诗人陈师道,在任徐州知府时,常来此地游玩,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后来陈师道被奸人所害,削职为民,来到此山隐居。他喜爱桃树,整日在山上栽桃树,管理桃树。结果山上长满了桃树,枝繁叶茂,春天桃花灿烂,火红如海,形成当时的一大景观。陈师道称此山为桃山,所以人们称为桃山。此后,桃山、桃山集便流传下来。据清朝嘉庆《萧县志》载:“县东南60里山下有桃山。”就是今天的桃山集。境内有大山口村,小山口村,皆因南部齐山得名。南部有山口,比北部山口大,因而叫大山口村;北部山口小,因而位于此山口的村,叫小山口村。

桃山集主街道为南北走向,原街道就是驿站,是古代南京——北京的必经之路。桃山古迹很多,著名的有明朝建立的岳王祠,村北头与三环村之间的桥驮树树驮桥。桃山居民姓氏很杂,以岳姓户数最多,至今岳姓还是桃山的大户,因而就有了岳王祠。

史传桃山有八庙九庵七十二面井,较著名的有建于唐代的瞻凤山庙、北大寺、火神庙、建于明代的岳王祠、燕桥、树驮桥、泉口水库等。

瞻凤山庙:瞻凤山庙位于桃山集村西北的瞻凤山后称庙山,始建于唐代,供奉的是黄飞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桃山集逢会时就把神像抬出大雄宝殿,供赶会的信众膜拜。瞻凤山庙顺山势由南往北拾阶而上,三进院落,规模宏大。

北大寺:北大寺位于瞻凤山庙以东约200米,寺内有一颗千年白果树,树高十余丈,树干粗大需六人合抱,树冠硕大,荫蔽数百平方米。为华东地区罕见的一大胜景。

泉口水库:位于桃山集村西南,京沪铁路以西,水库底有泉眼,终年喷涌,日流量约1100立方米,存水而成水库,并成为望州河的源头,滋润桃山的土地。

桃山集最有影响的当属岳王祠:早在明万历年间,渭南知县岳钟灵回乡丁忧,在桃山寨里始建岳王祠。岳王祠坐落在桃山驿道东侧,坐北朝南,宽25米,深50米,三进院落,分为上殿、中殿、后殿,阁楼式建筑,气势相当恢弘。后殿陈设着岳飞的自画像,岳家的祖宗牌位按顺序摆列的井井有条。院中有大小碑文20余座,岳飞著名的词《满江红》镌刻在石碑上。岳王祠从明万历年间初建至晚清300余年保存完好,后毁于日军侵华战争。

桃山一带民间有传说:“孙象涵,游击战;李学智,似闪电;闫绍武,快如箭……”孙象涵就出生在岳王祠边,从小耳濡目染岳飞爱国事迹,思想上也怀着对岳飞的崇敬之心。早在读桃山私塾时的孙象涵就听先生介绍过岳家祠堂营造过程:明朝万历年间,湖南赶考举子叶向高,北京赶考途径桃山驿,突发重病。桃山集百姓岳飞后代岳忠贤,视叶向高为亲兄弟,为其看病熬药,精心照料,关怀备至。后来叶向高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官拜户部尚书。叶向高钦佩岳飞,不忘旧恩,尤其感激岳忠贤,便奏明皇上,要求在桃山驿为岳飞立碑,作永久的纪念,让人们永远记住岳飞,发扬他的忠君爱国精神。皇帝准奏,拨银两若干,派叶向高督造,营造岳家祠。祠堂落成之日,叶向高为碑题词:

誓将恢复旧河山,十二金牌师已班。

从此钱塘天业废,濠前化界作重关。

其二,书岳飞的五言诗,送子言张先生北伐

号令末霆讽,天生动地诹。

黄河渡河洛,直捣河燕幽。

马践阏民血,旗臬克汉兴。

归亲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后署名为“绍兴六年,岳飞拜”。碑文为草书,气势逼人,远近闻名。

也就是这些教育与影响,使孙象涵自小就萌生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