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染虹桥】赵汗青著(长篇连载之四十三)

(2019-01-16 21:50:21)
标签:

历史

文化

赵汗青

分类: 血染虹桥(长篇连载)趙汗青著

十一

 

 悬刀佩剑手持弓,

 立马横刀胆气宏。

 万鼓雷鸣山河动,

 锦旗蔽日遮天空。

 催马扬枪奔阵中,

 横扫千军鏖战凶。

 鬼神泣惊风雷吼,

  齐眉山下留大名。

 

 士卒如海,虹桥如岛,惊涛骇浪汹涌澎湃中虹桥泰然而立。朱棣立于桥上。桥下原野中血战了整整一天的燕军将士流着泪怒吼,疯狂地把刀枪举过头顶,山呼海啸般地齐呼。

 “燕王!”“燕王!”“燕王!”

  这个声音没想到给朱棣带来了危险的后果。突然,一名大明官军将军乘机蹿进几步,手持长刀直插他的心脏之地,这里已越过燕军侍卫的威力圈,成为短刃的活跃地区。这名官军悍将抓住这个破绽,狠狠一刀斫来,“铮”地一声,斫在他的腿甲上,把他惊出一身冷汗。他定一定神,略顿臀部,准备作一个退却的动作。但是比他先适应战斗的坐骑在他有所动作之前,就已经感觉到有这样做的必要,它机敏地向后跃退两步,这使他争得了时间和空间,重新调整了战术地位。他好不容易占了这个先手,就亳不犹豫地使出他的杀手锏。朱棣其实也是个用枪的好手。他忽然单手把长枪甩舞了一个圈子,舞出一朵枪花,迷惑了对方的注意力,然后又狠又准地一枪刺去,正好刺中他的咽喉。那名大明官军悍将来不及叫喊一声,就带着痛苦的表情仰面倒在地下。

 第二名大明官兵将领逃离他已有一步之遥,他又有一刹那的犹豫,决不定用箭射他,还是骤马追杀上去。这两种方案,只要有速度都可以达到目的,可是这一刹那的犹豫,使两者都做不成功。忽然间一声发喊,左右两边拥上来十多名官将官兵,救出了他们的伙伴,把他从四面包围起来攻杀。

 这种把他置之死地的绝境,才使他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和高度的集中。他所希望得到的那种单钝、愉快、轻松、无所容心的思想境界现在真个是不召自来了。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敌人,面临着每个瞬间都有丧生的危险,他自己在应战中也格外显得得心应手。他把全身的劲、全付的本领都使用出来了。这时,人和枪的意志已经完全统一起来,他想刺到哪里,枪尖就指向哪里,枪无虚发,总是刺到敌军的要害部位;不是把他刺倒在地,就是把他逼得步步后退。他和坐骑飞燕的意志也完全统一起来了。他们之间再也不存在各自为政、各自对敌的分歧。起初在燕地学习,后来又经过自己长期锻炼实践的驭马术达到了这样一种神化的境地,仿佛它就是他身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门,他想什么,它就做什么,好象臂之使腕,腕之使指。

 他越战越勇,被他吸引来的官兵越多,前来保护他的燕将们也随之而增加。燕军大将军赵彝也冲上前来助战,他杀得异常勇猛,把他的一口鬼头大刀舞得好象电光闪闪,雪花飘飘。他从这里杀进去,又从那里杀出来,毫无怯色。

    从开始战斗至此,已连续不断地苦战了四、五个时辰了。攻击已经收效,把大部分官军吸引到自己身边来,并且把一部分已经纵深地楔入燕军后方的官军赶了出来。现在当朱棣受到官军围攻时,许多分散的各自为战的将军郭亮、李远、柳升、宋晟、袁容、张信、郑亨、沐春、王聪 、顾成、张武、陈珪、薛禄、吴允诚、薛贵、孟瑛、陈瑄、李浚、孙岩、房宽、王友、王忠、刘荣、郭义、朱荣 、王通、薛绶等将士们纷纷聚合到他的周围来,好象许多支流不可避免地要汇合到大流中来一样。

 朱棣并不是孤立作战的,他事先没有预期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但也没有感到意外。他的燕军最坚韧的一个因素就是到了危险之际,总有一些部队奋不顾身地彼此相援。朱棣根本想不到危险,坚信一定能打嬴这场战斗。

 他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方力量之增大。最初是一群使用短兵刃的步兵跳跃着护卫在他左右作战,使能能够腾出双手来抽出弓箭。在燕军中,他的弓箭也是属于一流的。他挽弓发矢,连连把敌骑射杀倒下。然后是一批接着一批的骑兵也跟上来接应他们。他与骑兵一起冲杀上去,官军也死战不退,有时相互搅作一团,有时彼此互换了方向,转战多时,这里就形成为一个战斗核心。它带着无限诱惑力,吸引得官燕双方更多的战士前来参加作战,使得它好象滚一堆雪球越滚越大,战斗也更加激烈了。

 一阵匀称的马蹄声忽然在他们脑后响起来,伴着马蹄声的接近是一阵官军的惊慌的呼喊声。

 朱棣不用回头看,单凭这匀称的节奏就肯定是我方一支节制有素的强大的骑兵部队前来增援了。这支部队来得这样及时,碰巧正在这个关键时刻赶来,使燕军踊跃欢腾,大声鼓噪起来。

 这支应援之师由骑将火真率领,麾下共有三千名骑兵。除了人马都披挂戴甲以外,他们每人都执一杆用沉重的檀木制成的,两头方、中间圆的棍棒。当两军对薄、短兵相接的时候,长枪大戟难以发挥作用,使用这种称手的家伙最能杀敌奏效。这种棍棒称为“黑手棒”,使用“黑手棒”专门用来对付官军的铁骑,是朱棣在大战齐眉山之前就布置好的一项秘密武器。他在燕军骑兵中,抽选出一些身材高大威猛的精锐士兵组成这支“黑手棒”旗团,加以适当的训练,准备掩护大军撤退时当作主力用。“黑手棒”旗团如果出动太早,起不到刀刃作用,就把他们隐蔽在阵后,养精蓄锐,伺机再出。当攻坚战打到十分剧烈的时候,这才进入战斗。经过整休后士气百倍的“黑手棒”旗团,这时突然生龙活虎般地从后方扑上来,正好起了最后一击以收全功的作用。

 朱棣眼看骑将火真指挥着他“黑手棒”旗团全军扑入敌阵,他们首先就在精神上以压倒一切的新锐之气挫辱了久战疲劳的官军,然后又在战术上占尽优势。“黑手棒”旗团碰到敌骑时,不用其他武器,单仗着手里这杆粗重的楠木棒,不是当头一棒,就是拦腰横扫,如果打不到人,就先对着敌军的马头一棒下去,且的只在把敌人打下马去,让他们被践踏于敌我双方的铁骑下,以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黑手棒”旗团向以朱棣为首的这支在敌阵中转战不衰的部队靠拢,两支部队会合了在一起,迅速行动了起来,勇猛地插进敌阵,宛如两条不可方物的游龙。妖娆自如地在层层的敌军中间穿进穿出,把官军赶得七零八落。

 这时忽然听到鼓声大作,喊声大起,犹如狂风暴雨之势已杀,燕军的威势重振之际,一杆绣着“大明燕王”的素纛大旗倏忽在这个战斗核心中高举起来。所有在第一线转战拒敌的马步乓和“黑手棒”军都它集合起来,汇流成为一支锐不可挡的巨流,扫荡着已经成为强驽之末的官军,把他们一步步逼出齐眉山。

 那整队骑兵,长刀高举,旌旗和号角迎风吹荡。每个骑兵纵队行动一致,有如一人,准确得象那种无坚不摧的铜狮头,从齐眉山下冲上去,深入尸骸枕藉的险地,消失在烟雾中,继而又越过烟雾,出现在山谷的彼端,始终密集,相互靠拢,前后紧接,穿过那乌云一般向他们扑来的箭雨,冲向齐眉山高地上官军的指挥所。他们由下上驰,严整、勇猛、沉着,在炮声箭雨偶而间断的那一刹那间,可以听见这支大军的踏地声。远远望去,好象巨蟒爬向那高地的山脊,有如神兽穿越战云。

······这支骑兵队伍仿佛变成了一个怪物,并且只有一条心。每个小分队都蜿蜓伸缩,有如蠕形动物的环节。我们可以随时从浓烟的缝隙中发现他们。无数的头盔,吼声,白刃,马尻在号角声中奔腾,声势猛烈而秩序井然。

 朱棣纵马向敌军驰去,手挟长弓连续拉射,当面之敌无不应弦而倒,敌军顿时闪开大路,纷纷向两旁的山岗攀爬,向乱石坑里跳下。朱棣冲出重围,转身一看,大将军赵彝及侍卫陈贤、陈迅、刘才、张兴、沐昂、房胜、徐理、徐祥、金玉、高士文、陈志等人还被敌军围困在长枪丛中。他便纵马杀了回去,只听得弓弦崩响,路上的敌军一个个双手抓挠着咽喉倒下。

 战场上人叫马嘶,混杂一片,刀矛互击碰撞在一起的声音,就像招魂曲,随时有人应声倒下。

 双方士兵抓紧机会疯狂地扭杀、厮咬着,好像少杀一个人就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君主、对不起自己似的。

染红的大地,让烈日都无光满地铺满着被踏得糊糊的尸块,血水汇成一条条小溪,朝着低处流去,是那么无声无息。

双方打得太累的时候,便稍稍喘口气,然后再奋力地爬起来,用尽吃奶的力气将刀子送进敌人的身体里。

不知道他们在临死前最后一刻,脑子里想到的是什么。是故乡慈母的容颜?妻子美丽的脸庞?儿女可爱的笑靥?还是......

“等一下......”一名官兵砍得手软,手中的刀掉落在地上,赶紧对着迎面而来的一名燕军挥着手掌喊着。

燕军不理会,挥手一刀就把他的头颅削去一半,官兵的嘴巴还兀自张大着时,那名燕兵就已转身跑开,迎向另一个敌人。

 还有一名年轻的官兵士卒被射中了脸颊,像只兔子尖叫着跳跃,好似要把脸上的利箭跳掉。

 战场上是不必有言语的,也没有公平不公平的。舍身是为了肯定生命更高的意义,但此刻他们只是为了成就一个人的梦想。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告之作者,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