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赵汗青 |
为何说汉画像石是汉代生活的微缩镜
赵汗青
2017年7月,各大媒体报道:第一届中国萧县汉画像石学术研讨会召开。
萧县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汉画像石集中的出土地之一。在萧县当地出土的汉画像石大致可分为祥禽瑞兽、神话传说、现实生活三大类,是汉代民间艺术的综合体现。
萧县汉画学会艺术馆,有500余平方米的场地,陈列着100多块汉画像石及80多幅拓片,题材有纺织酿酒、百戏乐舞、辟邪祥瑞等等。其中,一幅东汉时期的《纺织图》分为三格,下格描绘的是纺纱织布的情景,中格贵妇们身着盛装,正在进入仙界。上格刻画凤鸟头生羊角,神龙踏于云气之上。
据萧县汉画学会会长刘辉介绍,此图描述了处在仙界中的主人拥有高阁楼宇、锦衣玉食,表现了汉代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除了纺织图外,现场还展示着割漆造车图、观舞图等其他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场景的汉画像石及大量拓片,虽然历经数千年岁月的侵蚀,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人们驻足观赏。据资料介绍,这些绘画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规范。
“汉画像石所记载的题材广泛,包括汉代各种社会生活、神话传说、典章制度等。”刘辉告诉记者,这些题材让如今的人们直观地了解到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堪称是记录汉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这些汉画像石不仅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现实社会的认知,也表现了对天地的认知,非常全貌地记录了人们的思想、信仰以及现实生活。”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认为,汉代社会的强盛与汉代艺术的伟大,正是通过这些砖石表达出来。
如今,萧县汉画像石的保护力度正不断加大,汉画像石已经成为萧县文化建设及对外交往的一张亮眼的名片。汉代人们的思想及生活,正通过汉画像石这面微缩镜,逐渐被当代人们所熟知。
其实,全国各地都有汉画石出土发现。
中国汉代画像石,是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涂以彩色的特殊艺术作品,是汉代社会最为盛行的一种文化仪式,也是当时社会最为精华的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更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作为汉代社会的典型性文物遗存,汉画像石(砖)对于研究汉代文化及中华远古文明具有极高价值。
汉画是具有四百多年波澜壮阔历史的汉代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造型生动,形象传神,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堪称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形成以至确立的时期。汉代波澜壮阔的四百多年的历史进程,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汉画是汉代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自信强悍、昂扬进取、气度恢宏,则是汉代给我们的民族留下的重要的精神基因。汉画造型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更是卓尔不凡,正如鲁迅先生评价的那样:“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界也。”
从狭义上讲,汉画指的是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从广义上讲,汉画造型艺术可分为四大类:一是以雕绘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汉画像石、汉代玉器以及肖形印等;二是以模印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汉画像砖、汉瓦当、泥封、铜镜、摇钱树、陶灶等;三是以绘画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汉代的帛画、壁画、漆画等;四是以塑绘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汉代的陶楼与陶俑等。汉画内涵丰富,其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生产生活、审美纹饰等形象繁多,生动多彩,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称汉画“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堪称为形象的先秦文化和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汉画不仅引起文物考古界、艺术界的关注,而且也为历史、宗教、民俗、天文、建筑、体育、曲艺、酿制、纺织、印染等专业学科工作者所瞩目。
汉画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写实、夸张,粗犷、细腻,简练、繁复,稚拙、成熟,质朴、妩媚,热烈、疏淡,含蓄、直白,俏皮、庄重……总之,汉画艺术给人以极其丰富的审美感受。总结汉画造型艺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艺术风格博大雄浑,艺术表现夸张变形,富有律动的美感,注重神韵的形象追求等。从汉画造型艺术中,我们甚至可以探寻到现代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等的影子。
对于汉画艺术的研究、探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角度:考古学家更关注汉画的“质”——汉画的质地和材料、制作年代、类型特征以及汉画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的实际内容等;历史学家更注重汉画具有的“桥”的作用——将它们看作是贯通那个时代的人与社会事件的一个重要途径;美术史家更侧重于汉画的“美”——汉画图像的客观象征意义以及在整个美术发展史中的意义等;而科技、农业、手工业、民俗、音乐、舞蹈、曲艺、体育、服饰、建筑等诸方面的专家学者也能够从各自的领域与专业的角度得到相应的启迪。把拓片运用于金石研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方法。汉画像石、汉画像砖、汉瓦当、青铜器、陶瓷艺术等属于具有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形式,而拓片则属于二维空间的艺术形式。客观地说,拓片与原作相比差别还是很大的,如材料、质地、色泽以及空间的转折变化等,甚至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然而,拓片自有其独有的特点:一是对汉画形象的二度创造,将立体形象浓缩于二维图形之中;二是可能更接近图像的本质。拓片以浓墨凸显主体形象,省略背景,使读者能更直接、更快捷、更概括地辨识与记录图像和文字。傅雷先生在写给他在海外学习音乐的儿子傅聪的信中,随寄有中国传统拓片若干,他告诉儿子拓片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印刷术”——没有西方版画印刷翻转的不便,具有中国艺术气息,应该多加阅读和学习。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拓片是中国水墨画与传统雕刻艺术的碰撞与融合,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别具一格的一种形式。这也许就是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拓片仍然富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