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楼子镇城的西北角,佛祖庙内矗立着一座黄色高塔,很有名气,叫椤严经塔,当地人都叫佛塔,塔边墙连着城墙,北宋时所建。官军大都督平安的指挥部便设立在佛搭所属的大雄宝殿内,从城墙上,远远的可以看到殿前扈卫的甲士们手上刀枪闪出的冷光。
在他们之间,树立了两面三丈高的大旗,迎风一吹,招展飒飒,一面上面红底黑字写着:大明万胜军,另一面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平”字。
二十多米高的塔临时充当了侦察、指挥用的望楼,此时在其顶端伸出了一面黑色的旗帜,这是召集骑兵的意思。平安整了整胸前的盔甲,对身边的人说道:“我们下去吧,骑兵开始集合了。”
黄塔上的黑旗,从竖着改为了平铺,这个旗语的意思是一炷香之内,骑兵必须集合完毕,迟到者斩。
平安掉过头再望眼城外,他们这会儿走到了马道的中间,隐约可见燕军大营还没扎好,但瞭望用的巢车已经立好,一队队的骑兵奔驰护城河外。骑兵之后,是十几个百人队在整理抢过护城河所用的飞桥,城西一角,一座座冒着幽光的火炮也快要排好阵列。
平安加快了脚步,逆行红流,很快到了城下,两个骑兵战士看见了他们,牵着马迎了上来。
如同闷雷忽然响起,城西角接连出震天响声。“叛军要试炮!”平安大叫一声。侍卫金龙眼疾手快,伸手拽过他,不顾地上春雪才化,滚入马道下的一个偏角。马道上下的官军士卒顿时乱作一团,叫嚷喊喝,纷纷扑倒、奔跑,寻找躲避的地方。
乱马交枪中,前几声,只有炮响,不见动静,显然是距离没调整好,没射到城墙。紧跟着有一石弹从他们的头上呼啸而过,狠狠砸入了前方几十米外的一处房屋之上,木梁横飞,烟尘大作,地震一般,石弹直入地三尺。
接着又连三四炮,都是砸到了城墙上,其中一个顺着马道滚落下来,闪避不及的官军士卒,压伤砸死了好几个。
随后城外安静了下来,大约是试好了距离。又等了片刻,金龙这才松开平安,一起钻出偏角,还好,那两个骑兵和他们的坐骑都安然无恙。只是有匹才上战场的马受了惊吓,正拼命挣扎,试图挣开绑在石头上的缰绳。
“快走!”没空理会身上泥泞,平安奔到自己坐骑之前,一跃而上,拉紧了辔头。牵马的士卒松开了缰绳,金龙紧随其后,打马一鞭,撞出了乱糟糟的人群,往不远处的骑兵营奔去。
半炷香之后,黄塔上的黑旗由平铺变成了向左斜,风卷旗动,划了一个短促的直线。风变大了,这是要求集合完毕的骑兵,做好出战准备的命令。
城下,春寒料俏,西北风呼呼刮在一名掌旗兵脸上,他虽然满头大汗,但仍挺直腰杆,举着一面红色大旗,旗面绣着一条四爪金龙,环绕着一个“燕”字。
楼子镇城外的平原上,燕军的步兵在中央,骑兵分在两翼。跟在旗兵后面的是数百名全副武装、负责警戒的轻轻兵,步兵排成70列,分左、中、右三路,以重装步兵放在阵形中心,每列之间有一定距离。骑兵放在步兵的的左右两翼,左、中、右各保留一千骑兵作为预备队。然后是成千的车辆和马匹,密密层层地排列着。
旌旗在狂风中招展,刀戟在烈日下发亮,马蹄在大地上踏过,车轮在落叶里滚动。
催促前进的号角声,呜呜地直冲上云霄;士兵腰间的刀剑与盔甲相互摩擦,发出琅当的声响。
以中央战线为核心,军队密度较大,企图进行中央突破攻城,整个队形呈凸新月形。
上午九时战斗开始。
城墙背面,步阶上的士卒在安静的等待着,虽然拥挤但不失整齐;
甲胄如墨,在浓黑的硝烟中时隐时现;
枪戈如林,毫不动摇视死如归的决心。
首先是弓箭手射击,守城官兵很快对射,张玉下令攻城。
楼子镇城四周挖有宽达一丈五的壕沟,水深过丈;又筑有一丈八高的城墙,东西南北设有城门。
燕军一声呐喊,各队士兵肩扛云梯向前冲,很快,不少燕军跌落壕沟里。守城官兵轻松拒敌,燕军一时难以攻破。
张玉下令猛攻。
燕军先用火炮轰击城墙,但没想到楼子镇城的城墙却是如此坚固,轰过几轮之后,依然屹立不倒,连个缺口也打不开。
作者简介:
赵汗青,姓名赵先杰,配字汗青,安徽宿州人,袓藉安徽淮北,博士,资深媒体人、旅美作家、文史学者,天下时报网总编辑,中国新闻杂志社副总编辑。
已出版20万字长篇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20万字长篇军事小说《抗日英雄欧明海》、20万字章回小说《游龙戏凤后传》等。
联系电话:182
2560 3085
电子信箱:zhaoxianjie88@126.com
微 信:Z55778595
Q
Q:250498978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告之作者。违者必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