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州最古老漂亮的建筑是惠义堂吗

(2017-12-27 07:58:36)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赵汗青

宿州最古老漂亮的建筑是惠义堂吗

 

赵汗青

 

惠义堂在今安徽宿州市桥区政府院內,原为宿州治,坐北朝南,前临胜利路,后依古城墙,东起一人巷,西至农林巷。

唐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当时唐王朝在符离县设桥镇,筑土城建州治,桥从此易名为宿州。宿州治历经宋、金、元,毁于战火。明朝初年对州治进行整修。《嘉靖宿州志》载:“……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知州吴彦中乃即其遗址建厅堂、穿堂、门库、狱祠及官吏宅舍。正统9年,即公元1444年,知州甄惠重修惠义堂。成化19年,即公元1483年,知州万本悉撤而新之,凡廨宇位置,高卑广狭,皆异旧规复。代石筑建鼓楼,两重仪门三座,又于州治西增置空地十余亩,盖房屋百余间,俾里甲列处,以便呼召,又西偏筑圃凿池种花栽柳,名曰西湖景,湖上构小亭三间,发为公暇游眺之所。”说明州治在明朝初期通过整修新建,已成规模。明朝嘉靖15年,即公元1536年,“知州应照,重修正厅,余皆倾圮,日欲撤而新之,所费不资,故维仍旧。”明《州治图》见析,宿县大院是一座一体内三开的大院,有大小不等十一所院落,其中厅、堂、宅、亭、狱、祠等建筑40余处,房屋百余间。中轴线上三道皆砖木结构,中式瓦房。

州治门厅高大,圈门上为谯楼,有围墙。门正前方有牌坊,东西为旌善亭、申明亭。步入大门便是东西长方形的院,两厢植树,两端延伸分别是:东为土地祠,西为狱禁的侧院。通过正仪又是一个南北长方形的大院,中有戒石亭,亭后便是“牧爱堂”,俗称大堂。牧爱堂建筑形式较为考究,中间高两边低,明三暗五,挑檐飞角,雕梁画栋,雄伟庄严,为州治建筑之最。大堂四角约五米处,左前为赞政厅,右前为理刑厅,后左右为东西局各三间。其后便是穿堂(又称二堂),出穿堂就是惠义堂(又称三堂),墉桥区政府大院,是原中共宿县县委办公室,即旧县署所在地。在宿县县委办公楼前,有三堂,即旧县署之三堂。

三堂又名为惠义堂,原址在知州宅前,过穿堂即为惠义堂。1983拆除迁至古城墙东北角,按原形式重建,与扶疏亭东西相对,共同成为古城墙上的一景。

元朝廉访佥事金元素有《书宿州惠义堂》诗云:

空城落落柳依依,州是符离旧县基。

山势西来连汴泗,河流东下接徐邳。

扶疏亭畔多荒草,惠义堂前有断碑。

官府不须频赋敛,乡民比屋正号饥。

惠义堂前面,宿县旧衙前院,有桥区八景之一的谯楼暮鼓。明清时期,每当黄昏来临之际,谯楼上晚霞似火,暮色苍茫,给人以神秘的感觉;在夜幕降临时,谯楼鼓声响起,震荡夜空,传遍四野,此即“谯楼暮鼓”。有诗云:

叠叠衙前鼓,听来暮色幽。

霜风催画角,星月动谯楼。

响振三更梦,声传四野秋。

渔阳同感慨,挝破古今愁。

清朝到了雍正年间,宿州知府尤拔世,将暮鼓拆除,从此谯楼暮鼓不复存在。但它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惠义堂于1983年重建,立于原宿县县政府大院东北角,与扶疏亭遥相呼应。后依照古线轴,两边建花园,花园里植银杏、常青树、月季花等。由于植被丰茂,引来了很多候鸟,一早一晚,树上百鸟争鸣,趁着院里早晚练太极的人们,一静一动,一唱一和,飘若浮云,动若流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