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州名胜雁山之名从何而来

(2017-12-25 08:18:29)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赵汗青

宿州名胜雁山之名从何而来

宿州名雁山之名从何而来

 

赵汗青

   

徽宿州市城北50公里处的墉桥区曹村境内,有座美丽的小山,人称雁山。雁山,顾名思义,它以“雁”而得名。

相传在很久以前,彭邑(今彭城徐州)南有一座皮州城,城郊有一皮家庄,皮家庄有一皮员外。这皮员外膝下一直未有儿女,到了四十八岁,妻子夜里做了个梦,梦见有神人送她两朵莲花。神人说:“吃了吧,会有好处的。”妻子吃了。一觉醒来她发现自己怀了孕十个月后生下一对孪生姐妹。皮员外非常高兴,搬书取名为大雁、小雁。大雁、小雁自幼生得乖巧,聪明伶俐,千娇百媚。恰巧,皮家庄有户贫苦人家,姓申,生一对双胞兄弟,取名大全、小全。也是天缘凑巧大雁、小雁与大全、小全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这样两家往来更密切,几乎是皮家离不开申家,申家离不开皮家,两家如同一家。两对男女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自幼定了婚约。不几年大雁、小雁已到十八周岁出落成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这时村里有一恶少,为讨好诸侯王,奏说

“皮员外有一对孪生女儿,貌若天仙,何不选进宫中。”

诸侯王听罢,非常高兴,立即传旨,封大雁、小雁为王妃。大雁、小雁宁死不从,皮员外一向把女儿看成命根子,况且自幼就把她们许配给了大全、小全,哪里肯让女儿进宫。那年农历九月初九,诸侯王带着一群衙役家丁,闯进皮家抢亲。皮员外想去阻挡,被爪牙们打翻在地,妻子去阻拦,被他们一脚踢开。他们死拉硬拽,把大雁、小雁塞进花轿,大雁、小雁拼命挣扎,哭声震动着皮家庄,也惊动了神灵,只听天空一声巨响,一股浓烟腾空而起大雁、小雁升空飘飘欲仙。接着一群鸿雁由北向南飞来大雁、小雁立即加入它们的队伍,鸿雁立即排成“人”字形,向南飞翔。“人”字形鸿雁的影子,印在淮北大地上,墉桥区的大地上立刻出现了一座“人”字形的大山,因此,人们称它为“雁山”。

大全、小全见不到大雁、小雁,相思之苦难以忍受,无奈之中,他们找到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大雁、小雁已居住在雁山的深林里,可能永久不与世人见面了。”

大全、小全听了,心里十分难过,为了寻找大雁、小雁,他们倾尽家产,买了两匹白马,骑着向雁山方向寻找。他们走啊,走啊。一日两,两日三,半个月,十五天。路上他们碰见一位老者,老者说:

“大雁、小雁离不远,大全、小全心不甘。”

说毕老者不见了。大全、小全觉得奇怪,犹豫半天,思忖半天,终于坚定信心,继续往前走,又走了一天一夜,终于又碰见老者,老者唱道:

“人转头,马转弯,抬头就是无影山。无影山,万丈高,只到雁山半老腰。”唱着唱着,又不见了。

大全、小全继续走,走啊走,翻过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说破千言万语,饱尝千辛万苦,直走到黑发变成白发。一天早晨,两匹白马一转弯,转脸一看,一座“人”字形大山耸立面前,极目远眺,只见山头上两个泉眼,晶莹耀眼,斗大的字镶在石头上—“女儿泉”。

大全、小全弃马上山他们以极快的速度来到了山半腰泉眼旁。泉眼里荡着清波,亮晶晶的,就像大雁的两只大眼,流出的泉水,像是大雁眸子里射出的泪花。大全、小全感动了,哭泣了,眼里流出滚烫的泪水,那泪花像晨露,滋润着雁山的一草一木,那泪花像珍珠,滚落在泉眼里……

潺潺的泉水伴随着那思念、真挚、纯洁的泪水向四面八方流去,流过高山经过平原最后不知流向何方。大全、小全面对大山哭道:“大雁、小雁,你们在哪里?”空寂的山林中,发出长长的回声,像是大雁、小雁在呼唤:“大全、小全,你们在哪里?”两对童男童女,以真挚的爱情,流出了真挚的泪水,和着女儿泉的青波,构成一曲悲壮凄婉的恋歌,时刻回荡在大山之中,震荡着雁山。

从此,有了雁山,有了雁山那悠悠的泉水,葱茏的树木有了名扬黄淮地区的名雁山

 

雁山还有个雁山寺,苍松翠竹,树木葱茏,有泉水自院内涌出。每当清晨,寺钟初鸣,僧人焚香诵经,古寺上空,烟雾缭绕,钟声悠悠,显示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游人至此不觉心旷神怡,有留恋忘返之情。有诗曰:

红尘飞不到,古寺锁秋烟。

塔影浮空界,钟声试晓天。

敲残僧带梦,惊醒鹤参禅。

谁向云中诉,悠悠断复连。

 

去雁山秋天最好,此时节的雁山,雾蒙蒙的,那轻纱般的雾随风飘荡,把山笼罩在薄雾之中,云雾缭绕,给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一种置身于仙境之中的惬意,令人心旷神怡。雁山的松、柏这些常青树,苍翠挺拔,傲然迎对着秋霜。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枫树了,枫叶大多数已埋没在尘土之中;偶尔几片被风婆婆带着旅行的,在空中荡来摇去,飘忽不定,甚至消失在蓝天的尽头;秋风萧瑟的吹起,火红的枫叶,宛如到了生命的沸点一般翩然飞舞,用她最美的舞姿向天地宣泄着,倾诉着。沿着山径走向雁山寺,小道边清隽高雅的菊花千姿百态、姹紫嫣红,一旁几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菊花。它们蓝得清澈,红得热情,黄得活泼,绿得深沉,白得绝尘……

 

雁山的秋天如一首诗,一支歌,歌中咏唱着它的朴实无华,它的诗情画意,它的令人难忘……

 

旭日初升,霞光万道,静谧的雁山寺完全浸于一片云山雾海之中,配上浑厚的晨钟声,愈发显得庄严肃穆,这是一个特立于繁华皖北平原中的佛门净地。

寺门和正殿的对联颇耐人寻味:前是“来者虽是苦难客,归去却已清净身”。后是“一尘不染清净地明性禅心,万法同归般若门佛性皆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