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因为陈湘灵而喜欢灵璧石的吗
赵汗青
公元七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在河南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在白家一个才华横溢的小生命诞生了,这是白季庚的第一个男孩,取名“居易”,字“乐天”。到了白居易十一岁那年,家乡发生战乱,便随母亲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境内)。
白家的邻居是个叫陈乙天的风水先生,他们家是从符离东部的灵璧迁来的。据说陈乙天有未卜先知之本领,能看千年变局,判者神明,尽览于胸。至于白居易的母亲后来反对白居易与陈湘灵相恋?这一点,陈乙天是心知肚明的,无非就是白家是当官的家庭,陈家只是个风水先生家庭,所谓的门不当,户不对罢了。此话题前文已说过。
陈乙天因为常年走南闯北给人家看风水,最后看中了符离,便举家从灵璧迁到了符离,并置办了房地产。因为符离当时是南北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利于自己的风水事业发展。
陈乙天有个女儿叫陈湘灵,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时年才七岁。两个小伙伴趣味相投,朝夕不离,一个叫哥哥,一个叫妹妹,可谓是亲密无间、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一对好朋友。
一天,白居易到陈湘灵家去玩,发现陈家有不少灵璧石,心里便十分喜爱,反复观赏嘴里还不停地赞美。聪慧的陈湘灵看出了白居易的心思,加之陈湘灵对白大哥非常倾慕,就将其家中供奉多年的灵璧石《女神》送与白居易,白居易是爱不释手,将其作为最珍贵的供品供奉。
这块奇石《女神》主体黝黑且有光泽,扣之铿然声如青铜,间有白灵石似金丝银线盘踞,不仅色泽俏丽,且整体画面斑驳陆离,令人叹为观止。尤为奇特的,那纹理龟裂凹凸,乍一看似感粗糙,然用手触摸,让白居易大为吃惊,其手感湿润细腻,让人爱不释手。
《女神》难得的是它的正反两面看几乎同样,其造型轮廓逼真清晰。那任凭狂海惊涛拍击,而凌然不动的形象千古永恒。那睿智的目光永远深情地注视着宇宙苍穹,关爱着河山大地,更有那古朴沧桑的线纹如万千银河星斗,错落在《女神》博大无私的胸中……
白居易痴迷了,这灵璧石《女神》就是自己心中的女神陈湘灵呀。
陈乙天告诉白居易:
“灵璧地处黄河、淮河二水之间,沃野无垠,山势蜿蜒。这里珠藏川媚,璧蕴山辉,钟灵毓秀,有石皆珍,是驰名中外的奇石之乡。
以“灵璧”命名县,是取“山川灵秀之钟,石皆璀灿如璧”之意,由此可见灵璧石之绚灿瑰丽了。
灵璧石种类繁多,且各有特色,俱臻名贵,堪称“天宝地灵”。远在3000年前的殷代就取灵璧石作磬,当时它与编钟的前身——“钲”同为古代主要乐器,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禹贡》里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
有诗赞:“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给灵璧磬石以极高的评价。灵璧磬石主要产于磬云山的平畴间,玲珑奇巧,声音清越,在不同的角度敲击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故又名八音石。”
白居易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记录下来。
因为陈湘灵是灵璧人的原因,白居易更爱灵璧石了。后来,白居易出仕之后,在他的庭院和莲花池边就供奉着灵璧石的不少品种。自从他的第一个恋人陈湘灵作为情物送他一方供石《女神》开始,灵璧石便成为他生活中的最爱,每与好友相聚便将灵璧石置于案边,支琴贮酒,傲啸觞咏,如对上宾传为佳话,成为风流韵事之一。
与其说白居易爱灵璧石,不如说是更爱灵璧人陈湘灵。他在研究灵璧石上造诣很深,曾总结出灵璧石文化意趣,即《爱石十德》曰:
养情延爱颜,助眼除睡眼,澄心无秽恶,草木知春秋,不远有眺望,不行入岩窟,不寻见海浦,迎夏有纳凉,延年无朽损,弄之无恶业。
据史书《绿窗新语》记载:唐天宝(公元724-756年)有人以陕西耀县的华原石充当灵璧石制,企图鱼目混珠,被白居易发现,当场挥笔写下了《华原磬歌》: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
泗滨石,泗滨石,古人不击今人击,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取之由乐工。
乐工虽在耳如璧,石分清浊即为聋。
梨园子弟调律吕,知有新声不知古。
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命声感人,
宫悬一听华原石,居心遂志封疆臣。
果然胡抠从芜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
磬囊入海去不归,长安市人为乐师,
华原磬与泗滨磬,清浊两声谁得知?
表现了白居易爱灵璧石,识灵璧石之情怀。但谁又不说他是深爱着陈湘灵而爱乌及乌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