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赵汗青 |
鼓角争鸣的角是个什么角
赵汗青
鼓角,指战鼓和号角的总称。古代军队中为了发号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语出《后汉书·公孙瓒传》:“ 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於地中,日穷月急,不遑启处。”
军中用为号令的两种乐器,夜则用以记时打更。
这个鼓角的角是动物的角还是其它材料制成的呢?
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是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东汉时由边地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由于号角发声高亢凌厉,在战场上用于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如“鸣角收兵”,后来角也用于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随着角被广泛使用,制角材料也改用轻易获得的竹木,皮革,铜角,螺角。其型号也长短大小有别,以适应不同需要。元明以后,竹木,皮革制作的角消失,铜角广泛使用,到清末新军创建,洋式军号盛行,角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古代鼓吹一般指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汉族传统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其初常用鼓、角、箫(排箫)、笳等乐器,曲目中亦常有歌词,可供歌唱。鼓吹乐作为历史乐种,特指汉魏以来,宫廷、军府、官府中与仪仗、军旅、宴飨有关,并见于乐府或太常等机构编制的乐种。
前蜀韦庄 《登汉高庙闲眺》诗:“参差郭外楼臺小,断续风中鼓角残。”
《宋书·张兴世传》:“﹝张仲子﹞尝谓 兴世 :‘我虽田舍老公,乐闻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时吹之。’兴世素恭谨畏法宪,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老公所吹。’”
唐·杜甫《阁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宋·苏轼《和陶移居》之一:“歌呼杂闾巷,鼓角鸣枕席。”
宋·梅尧臣 《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山军》诗:“蛟龙惊鼓角,云雾裛衣裘。”
明·梁辰鱼《浣纱记·被擒》:“听谯楼鼓角乱吹,望营门杀气迷离。”
明·于谦.从军五更转诗:“五更人尽起,鼓角动边城。”
清·李渔《比目鱼·神护》:“本处的乡风,但是祭奠神灵,都吹这件乐器,叫做鼓角。”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