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赵汗青 |
踏歌是唐代最流行的歌舞吗
赵汗青
青海的孙家寨曾出土过一只彩绘陶盆,上面就有关于《踏歌》的图画记载。这只陶盆,作于新石器时代。
《踏歌》在唐朝很流行,大唐盛世,歌舞升平,唐诗中不少作品都记载了这样的场面。有一首诗我们非常熟悉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说的就是《踏歌》。这些诗不仅记载了《踏歌》,也体现了中国古典的舞蹈观“为生活而舞”;这与西方截然不同,西方的芭蕾是“为艺术而舞”。
踏歌为什么会有这么长久的生命力呢。
有唐一代,从封建帝王、皇室贵戚到达官贵人、平民百姓,好尚歌舞,歌舞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尚舞蔚为一代风气。唐代尚舞风气,固然与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密切相关,若是追根溯源,唐代尚舞风气,乃承魏晋南北朝时期,好尚歌舞的流风余韵,与当时社会尚舞之风不无关系,也与李唐王朝统治者强调乐舞的教化作用是分不开的。
《踏歌》“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这首《竹枝词》流传大约有1000多年了,但它还没有诗中描写的舞蹈流传得久,这舞蹈叫《踏歌》。
让我们再品赏一下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说我一个人略带忧伤,刚要乘船离开时,忽然听见岸上传来以脚步踏地为节拍唱歌的声音,原来有人边走边唱前来为我送行。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李白乘船就要离开时,忽然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踏歌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虽然我们无法看到当时真实的情形,也无法听到这是一种怎样的歌声,但我们了解到这是当地在欢庆良辰佳节或迎送宾客时候最隆重的踏歌舞。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人站在岸边,连臂踏脚并配以轻微的守望动作,踩着拍子,一边跳舞一边唱歌。这是何等感人的场面啊!难怪诗人会激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