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匡胤诗联为何只有朱元璋能对上

(2017-03-30 08:09:42)
标签:

历史

文化

赵汗青

赵匡胤诗联为何只有朱元璋能对上

 

赵汗青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行伍,从小在军营中长大,后跟随周世宗柴荣北征契丹,南征南唐,立下了赫赫战功,正因为如此,也深得世宗信任,他也凭借着自己的军功,从一个小兵逐渐做到了中央禁军的一把手。

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但是他也非常喜欢读书。公元959年,赵匡胤随周世宗柴荣征南唐,凯旋而归时,就有人在柴荣面前进谗言,说禁军指挥使赵匡胤搜刮南唐百姓,收受降将贿赂,拉了整整一车财宝满载而归。柴荣听了之后非常生气,连忙骑着马前去查看,一看果然,赵匡胤正押着一马车的大木箱子刚要进家门。柴荣上前质问,赵匡胤忙命人将箱子打开,原来箱子里根本不是什么财宝,而是满满几箱子的书。柴荣问为何带这么多书回来?赵匡胤答,臣武将出身,不识文墨,又蒙陛下信任,只有多读些书,才能更好的为陛下效力。柴荣听后,大为感动,从此更加信任赵匡胤。

赵匡胤爱读书,虽然底子薄弱,不可能像一些大文人一样出口成章,但是宋朝毕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朝代,作为开国之君的他思想并不是太落后。赵匡胤一生也曾作过诗,但并不多,总共只有一首半而已。

赵匡胤在后周做禁军将领时,有一次和朋友喝酒,朋友相见,把酒言欢,非常尽兴,酒过三巡之后倒头便睡,第二天醒来,看到太阳冉冉升起,其中一个朋友就做了一首关于太阳的诗,赵匡胤听了之后,不甘示弱,突然来了灵感,也顺势作了一首诗,名叫《咏初日》:“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这首诗乍听起来有点像打油诗,但是气势却不凡,抒发了赵匡胤想当一轮明日的远大抱负。诗作完之后,朋友们纷纷赞赏,赵匡胤也非常得意,心想文人也不过如此,自己随口一念,也是两句诗。

等到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看到自己的武将都是一些大老粗,赵匡胤开始倡导武将读书,为的是培养这些武将的忠君意识。每当和他的大臣们谈起读书,赵匡胤都会想起自己做的那首《咏初日》,非常想在他的大臣面前再作上几首佳作,让他们看看自己也是文化人。但是却苦于没有灵感,一年的中秋,赵匡胤和百官一起饮酒赏月,赵匡胤看到天空一轮明月,突然来了灵感,拿着酒杯喝了一口酒,随口就作了前两句:“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大臣们听了之后,纷纷赞叹,溜须拍马,然后就等着皇上念后两句。但是赵匡胤由于是即兴创作,再加上有点激动,后两句还没有想好,就念了出来,这下百官们一打岔,后面两句怎么也作不出来了,赵匡胤是急的满头大汗,但就是想不出来。这时有一个大臣急中生智,连忙解围,说皇上这两句话气度不凡,随后下跪喊万岁,百官随后也山呼万岁。所以赵匡胤这半句诗,有宋一朝无人敢接,直到四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才将全诗补齐:
    未离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万国明。
    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看官,这首由两位开国皇帝完成的诗作,意境如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