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为何称赵概为德行高尚之人
赵汗青
赵概(九九六~一○八三),初名禋,字叔平,后因梦中有神人在名册中书写“赵概”二字,遂即改名。宋朝南京虞城(今河南虞城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青箱杂记》卷八)。通判海州,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历知洪、青、滁、郓,徐州及应天府。预修起居注。累官枢密使、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於神宗元丰六年卒,年八十八(《青箱杂记》卷八作八十六)。赠太子太师,谧康靖。《宋史》卷三一八、《东都事略》卷七一有传。
赵概曾与欧阳修公同在馆阁任职,而且一起修起居注。赵概性情敦厚持重,沉默寡言,欧阳修很看不起他。等到欧阳修任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之职后,以赵概没有文采为理由,把其贬官为天章阁待制。赵概清静淡泊,并没有把这当回事儿。
后来欧阳修的外甥女与人淫乱,忌恨欧阳修的人借题发挥,以此事来诬蔑欧阳修。皇上非常震怒,没有人敢为欧阳修说话。这时,只有赵概为欧阳修上书,说:“欧阳修因文才出众才成为皇上的近臣,皇上不能随便听信谗言,轻易诬蔑他。我与欧阳修来往很少,他对我也不太好,但我关心的是朝廷的大体啊!”有人问赵概说:“你不是与欧阳修之间有怨恨吗?”赵概说:“以私废公,我不能做这种事。”
赵概上书为欧阳修说话,皇上很不高兴,欧阳修仍旧被贬官滁州。赵概后来执掌苏州,后辞官守丧,守丧期满后,被授职翰林学士,他再次上书,要求先为欧阳修恢复官职。
虽然赵概的请求没有被朝廷采纳,但当时的人们都非常赞赏赵概宽厚大度、以公为重、不计私怨的品行。欧阳修也知道了赵概原来是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对其非常佩服,称赵概为“德行高尚”之人,两人从此也成了莫逆之交。
赵概在郓州时,手下官员私自挪用了公家的钱三十万,用来买了田地租赁赚钱。赵概知道这个官员家中贫困,因此就拿自己的钱替他补上了亏空的公款。史书上说他一生待人处事都是这样,足可见他的仁慈宽厚。
赵概的德行如此高尚,这得益于他能够在平常严谨克己修身。为了严格要求自己,他曾准备两个瓶子,如果起了善念,或做了好事,他就把一粒黄豆投入一瓶子中;如果起了恶念,或做了不好的事,他就会把一粒黑豆投入另一瓶子中。刚开始的时候,黑豆往往比黄豆多。由此可见,人都有缺点和过失,关键是如何对待。
后来随着赵概对自己的磨砺,时时内省,努力克制自己,改过迁善,瓶子中的黄豆渐渐多了,黑豆渐渐少了,赵概终于成为了德行高尚之人。看来,高尚的品行是经过循序渐进的严谨修身而修出来的。
赵概还是位诗人,有诗词为证:《来燕堂联句》
滁水西偏郡,丰山北际楼。
贤侯谢郡归,从游乐吾党。
林泉富馀地,卜築疏陈莽。
是时春正中,来燕音下上。
若贺大厦成,喜留众宾赏。
得名因笑谈,挥墨粲题榜。
所夸贤豪盛,岂止池榭广。
人心乐且閒,鸟意颉而颃。
吟樽敞花轩,醉枕酣风幌。
轻云薄藻栋,初日丽珠纲。
红袂生暗香,清弦泛馀响。
林深隐飞盖,岸曲迟去桨。
波光栏槛明,竹气衣巾爽。
虚容凉樾入,影与文涟荡。
晨飚转绿蕙,夕雨滋膏壤。
嘉辰喜盍朋,命驾期屡往。
觞咏陶淑真,世俗岂吾倣。
得以为胜游,萧然散烦想。
公子固好士,世德复可像。
今此大基构,不图专奉养。
美哉风流存,来叶足师仰。
老苏先生挽词
称味栾城旧,潜光谷口栖。
雄文联组绣,高论吐虹霓。
遽忽悲丹旐,无因祀碧鸡。
徒嗟太丘德,位不至公圭。
老苏先生挽词
侍从推词伯,君王问子虚。
早通金匮学,晚就曲台书。
露泣时难驻,琴亡韵亦疏。
臧孙知有后,里閈待高车。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建刹存真意,崇台表大因。
中藏般若偈,外护赤城神。
花雨长霏昼,松风自扫尘。
媿心同范宁,莲社阻相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