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重用的酷吏赵禹是廉吏吗
赵汗青
关于赵禹,估计很多人不了解,如果说成语“一意孤行”,可能就会知道了。
赵禹是成语“一意孤行”的主角。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这里的禹,就是指赵禹。
赵禹原本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司,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认为在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他。便大为赏识,便让赵禹担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廷尉、中尉少府执金吾,让他同太中大夫张汤一同负责制定国家法律。
根据武帝政治的现实需要,二人共同制定修改各种国家律令。其主要作为有:恢复汉初废除的连坐法、族诛法、妖言诽谤罪等严刑峻法;作见知故纵之法,即官吏获知犯罪行为后必须举告,对应判刑的罪犯必须严格执行,对当地动乱必须严厉镇压,否则以重罪论处;编《越宫律》二十七篇(今佚)。关于宫廷警卫制度,是汉律六十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用严密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办事的官吏;他和张汤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对原有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又过了一些时候,赵禹和张汤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研究,决定制定“知罪不举发”和“官吏犯罪上下连坐”等律法,用来限制在职官吏,不让他们胡作非为。消息一传出,官员们纷纷请公卿们去劝说一下赵禹,不要把律法订得太苛刻了。
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赵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个回旋的余地,便纷纷请他和张汤一起作客赴宴,但赵禹从来不答谢回请。几次以后,不少人说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有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闲聊。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连汉武帝刘彻都说:“赵禹为人廉洁而孤傲,做官以来家中不养食客。”
有人曾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