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人知道诗人玉屑这部书

(2016-10-08 08:33:25)
标签:

历史

赵汗青

文化

有多少人知道诗人玉屑这部书

有多少人知道诗人玉屑这部书

 

赵汗青

 

前些日子,经剧作家李建设介绍,笔者与一位网名叫“玉屑”的文友初识于泗州汴水之畔。这使笔者想起家中父亲留下的三千多册文史资料中《诗人玉屑》这部书。

《诗人玉屑》是一部诗话集,南宋著名文学家魏庆之著。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南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有才名而无意仕进,种菊千丛,常与诗人逸士在菊园中吟诵。有人曾赋诗赞誉他说:“种菊幽探计何早,想应苦吟被花恼。”可知他过着以种菊、赋诗为乐的隐逸生活。魏庆之与当时诗人有广泛的交往,这给他辑录南宋诗话带来了不少方便。

据《四库提要》说,《诗人玉屑》约成于南宋度宗赵禥(1265—1274)时,但本书卷前却有黄升作于淳佑甲辰(1244)的序,按理,没有先于成书二十年之久的序,因而,《诗人玉屑》当成于理宗淳佑年间。它评论的对象,上自《诗经》、《楚辞》,下迄南宋诸家。一至十一卷论诗艺、体裁、格律及表现方法,十二卷以后,评论两汉以下的具体作家和作品。它博采两宋诸家论诗的短札和谈片,在现在不少书已难以寻觅的情况下,《诗人玉屑》为我们保留了许多的重要资料。魏庆之的辑录,并非大段大段地抄录和摘取,而是将其“有补于诗道者”,根据他自己对诗歌理论的见解,以诗格和作法分类,排比成卷,渗透了他对诗的形成、体裁、韵律及历史诗作的看法。

日本宽永时期的版本在《诗人玉屑》卷后题识云:“古之论诗者多矣,精炼无如此编,是知一字一句皆发自锦心,散如玉屑,真学诗者之指南也。”魏庆之博观诗家论诗之谈片和短札,摭取其中有助于诗道者,编辑成帙,正如沙里淘金,这点点玉屑,都出自锦心,这也就是《诗人玉屑》命名的来由。

《诗人玉屑》这本书分类辑录宋人诗论。卷1至11分为诗辨、诗法、诗体等门类;卷12以下品评历代诗人诗作,大体以时代为序。《苕溪渔隐丛话》多录北宋人语,该书多录南宋人语,“二书相辅,宋人论诗之概亦略具矣”。《诗人玉屑》集诸家论诗之成,其排比大致有叙,可以当作宋以前的中国诗歌史资料来看,从中可获得关于我国诗歌发展的轮廓和许多关于诗歌体裁的知识。如:

卷一《诗辨》引《沧浪诗话》的说法,指出“诗之法有五”。

卷二《诗法》引用晦庵(朱熹)关于诗歌分段的说、 关于诗的作法、禁忌。

卷二《诗体》谈各种诗体的起源和沿变。

卷十二《品藻古今人物》,对历史上著名的诗人都作了评论。

关于《诗人玉屑》的版本:传本《诗人玉屑》俱为二十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的《诗人玉屑》,是由王国维先生之子王仲闻先生整理的。它以古松堂本为底本,校以日本宽永十六年刻本,参酌明嘉靖本,并全部迻录王国维据宋本校宽永本的校语。使读者既可窥见宋本之面目,又可获见王国维在校勘上的成就,是目前较全较精的本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编辑上说南宋魏庆之的《诗人玉屑》,是宋诗话中较著名和规模较大的一种,和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齐名。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南宋建安(今属福建)人。他无意仕进,与当时的诗人有广泛的交往,著《诗人玉屑》二十一卷。 

此书用辑录体的形式,编录了两宋诸家论诗的短扎和谈片,也可以说是宋人诗话的集成性选编。《苕溪渔隐丛话》编录北宋诸家的诗话较多,《诗人玉屑》则着重于编录南宋诸家的诗话,两书互相参证,约可见宋代诗话的全貌。《诗人玉屑》一至十一卷论诗艺、体裁、格律及表现方法等等,十二卷以后评论两汉以下的具体作家和作品。全书虽有重复支蔓之病,但排比大致有序,可从中获得关于诗歌发展的轮廓及有关诗歌体裁的知识,是研究中国诗歌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在一九五八年三月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初版,一九六一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版,这次用旧版予以重印。版本和校勘情况,详见下册所附校勘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一月。

诗之有评,犹医之有方也。评不精,何益于诗;方不灵,何益于医!然惟善医者能审其方之灵,善诗者能识其评之精,夫岂易言也哉!诗话之编多矣,《总龟》最为踈驳,其可取者惟《苕溪丛话》;然贪多务得,不泛则冗,求其有益于诗者,如披砂简金,闷闷而后得之,故观者或不能终卷。友人魏菊庄,诗家之良医师也,乃出新意,别为是编。自有诗话以来,至于近世之评论,博观约取,科别其条,凡升高自下之方,繇粗入精之要,靡不登载。其格律之明,可准而式;其鉴裁之公,可研而覈;其斧藻之有味,可咀而食也。既又取三百篇、骚、选而下,及宋朝诸公之诗,名胜之所品题,有补于诗道者,尽择其精而录之。盖始焉束以法度之严,所以正其趋向,终焉极夫古今之变,所以富其见闻。是犹仓公、华佗,按病处方,虽庸医得之,犹可藉以已疾,而况医之善者哉!方今海内诗人林立,是书既行,皆得灵方,取宝囊玉屑之饭,瀹之以冰瓯雪盌,荐之以菊英兰露,吾知其换骨而仙也必矣。姜白石云: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人非李杜,安能径诣圣处!吾党盍相与懋之!君名庆之,字醇甫,有才而不屑科第,惟种菊千丛,日与骚人佚士,觞咏于其间。阁学游公受斋先生,尝赋诗嘉之,有“种菊幽探计何早,想应苦吟被花恼”之句,视其所好事,以知其人焉。淳佑甲辰长至日,玉林黄升叔旸序。

《诗人玉屑》原文节选: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翻译:欧阳修刚到滁洲做官的时候,自己叫自己“醉翁”,(此时他)年纪大了,而且身体衰弱又得了病,马上退居颖州,于是又改外号为“六一居士”。有人问他:“六一指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收藏了一万多本藏书,又收集了尧舜禹三代以来一千多份碑文刻拓,还有一张琴,一局棋,经常在房间放一壶酒。”别人说:“这才五个一啊,怎么是(六一)?”欧阳修说:“还有我这一个老头,老头在这五种器物之间,难道不能称为六一吗?”别人笑着说:“你想避世逃名吗?难怪你经常改外号,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怕影子出现而在日头正中走路,我将会看到你快跑、然后大声喘气,而被渴死。但是你的名声在外,是逃不掉的。”

欧阳修说:“我当然知道名声是逃不掉的,但也知道根本就不用逃。我以此做外号,不过闲极无聊了,既提醒自己,又图一乐耳。

如此一部好书,如果不常读并学习之实在可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