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赵汗青 |
根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
赵汗青
中原、黄淮一带包括朱元璋的家乡江淮等地,也就是今天的苏鲁豫皖等省,当年为了抗元,许多青壮年都参加了义军。由于连年战祸不断,许多地方荒无人烟,几如草创。
刚打下江山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茶不思饭不想,寝食不安。当时的宰相李善长建议:“从富裕的汉中一带移民过来,平衡全国人口分布,最主要是防范他们在富得流油人口又集中的地方造反,这样岂不一举两得?”朱元璋一听连连赞许:“这样很好!这样很好!”明皇帝朱元璋又想了想说:“富裕地方的人家如果不愿意迁移怎么办?”
李善长说:“那就问问刘基怎么办?”刘基就是刘伯温,朱元璋的军师。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刘伯温说:“派大将军汤和去干这件事,一定能办成!”
汤和这个人是个福将,身经百战总能打胜仗。当他接到圣旨后,率领一支数万人的大部队来到晋陕。汤和在从京城来晋陕的路上,心里就直犯嘀咕;这件事情并不好办,都是刘伯温这个家伙建议我来干这个事,好人他们当了,却叫我来当恶人。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老汤是个福将,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叫花子皇帝既然下圣旨了,俺就不能抗旨,还是想想办法把这件棘手的事干好吧。这强行老百姓迁移肯定要出事,怎么办呢?得想个办法才行。
来到晋地,汤和召开了由谋士组成的智囊团会议。一位谋士出了个主意,通过州县官员宣传,张贴布告,说凡愿意移民的在家等候通知,凡不愿迁移的到山西洪洞县县衙登记造册从新分发土地,然后把人弄走。
此令一出,许多不愿移民的百姓纷纷蜂拥而至,挤满了县衙。汤和一见,通知明军下级军官们,说:机会来了。军官们当即下命令:士兵们见一个绑一个,迅速押走前往中原和江淮。到这时,这些老百姓才知道:上当了!可惜,已经晚了。大家乱哄哄一番争吵叫骂,但却徒劳无益。有带头反抗的就先被绑了起来,再吃上一顿板子,被士兵打的他皮开肉绽,士兵们然后又威吓其他人,说:“还有不听话的,就是这样的下场。”
就这样,明官兵们押着移民们开始了“长征”。移民中有年长的一步一回头,对年轻的说:“孩子,我们这一去就是几千里,恐怕是回不来了!孩子哬,记住县衙门口的大槐树吧,这就是我们的根啊!”
从此,民间有语: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解手”“六脚趾甲”“背手”
民间传说:接下来,汤和带领着官兵,浩浩荡荡押解着移民东南而行,一路上,移民们晓行夜宿,饥一顿饱一顿的匆匆赶路。由于人口众多,又都是被绑着的,先不说吃饭问题。光是要大小便的话就是个麻烦事。移民首先要走程序,就得说:“报告军爷,把我手上的绳子解开吧,我要小便。”或者说:“报告军爷,我要大便,请您把我手上的绳子解开。”
移民队伍这一路东南行,不但要穿山越岭,还要吃饭要睡觉要大小便。队伍行进非常缓慢。一路上还老是有人要大小便。看押的官兵听的是越来越烦,就说:“如果再大小便就报告说‘我要解手’就行了!”解手一词便这样诞生了。
黄淮江淮一带,至今还把大小便称之为“解手”。小便说成“解小手”,大便说成“解大手”。
一路走来,千山万水,路途遥远。有些移民趁着“解手”的机会,打起了逃跑的主意。别说,这有的人就是成功脱逃了。因为“解手”的时候,是没有绳子绑住的,只是有个士兵端着长枪在监督着。那些年轻力壮的移民,便借机窜跑了。士兵们因为还要监督看守着移民队伍,根本顾不过来去追赶,只好让他一跑了事。
这种现象三、二个逃跑还是小事,这一多了起来,上级便开始追查人数了。一查,怎么少了这么多?这带队的军官便受到了处罚,军官又处罚士兵,弄得士兵们怨声载道,但又不敢说什么,只能把怨气撒在“解手”的移民身上,你不是要“解手”吗?顺手在“解手”的移民小脚趾上划下一刀,看你还跑不跑?就这样,所有移民都要“解手”,凡是“解手”的小脚趾上都被划了一刀,这样,想跑也跑不远,很快就就被抓了回来,对不起,又在另一只小脚趾上划上一刀,不跑了吧?
据说黄淮、江淮区域的人,如今双脚小脚趾上几乎人人都多长了一个脚趾甲,据说就是刀划开后,又重新长在一起,一代一代传下来,就长成这样了。
移民长久地被反背双手绑起来,到了新的家园后,只要农闲赶集或无事闲溜达时,总是习惯地性把双手往后一背。这种习惯好像其他地方的人类没有,据说就是移民先祖们遗传下来的。
当然,是真是假我不知道,这是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