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刚柔相济 摇曳多姿-——记书画家张家启

(2014-12-22 20:01:37)
标签:

赵先杰

文化

刚柔相济 <wbr>摇曳多姿-——记书画家张家启

张家启,别署湖心居士,斋号艺心堂,“中国奇石之乡”安徽宿州市灵璧人,1963年出生。自幼热爱书画,先后师从吴踪萍、武中奇等书画大师。系当代较有影响的实力派书画家。现为文化部中国乡士文化办特聘书画师、北京天地人才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新闻杂志》社特聘书画家、美国簏鹿出版社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邓石如书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名人书画院院士。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型书画展出并获奖,作品和评论曾在《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美术报》等专业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先后在宿州、北京、广州、湖北、河南等地设立工作室。其代表作《江山多娇》、《国色天香》、《铁骨生春》等流传于国内各地及港、澳、台、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部份作品被美国麓鹿出版社、中怡国际集团和部分博物馆及大学收藏。

 

刚柔相济 摇曳多姿

-——记书画家张家启
 
 

志》者 赵汗青  报》记者张丙奇

 

走进国画家张家启的画室,犹如进了高雅的艺术殿堂。满屋色彩琳琅,墨香缕缕。除去山水和梅花画外,只见一幅幅牡丹千姿百态,楚楚动人,好像是一场春雨刚过,颗颗露珠正在艳丽鲜嫩的花瓣上、枝叶旁来回滚动,晶莹欲滴,洁净透明,一尘不染。有的虽然廖廖几笔,却株株亭亭玉立,生机盎然,把牡丹的灵气真正地画出来了。

为了画好牡丹,张家启曾系统地临习了历代牡丹名画,同时,对今人的牡丹图也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分析,决意作出新的尝试,既不笔蹈古人,也不同新贤。而是博采众家之长,画出自家的风貌。为了摄取牡丹的精魂,画出时代的新意,每当暮春,他都要到洛阳、曹州等地牡丹园中观察写生,对风、晴、雨、露中牡丹的不同姿态、神韵都有透澈的了解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因此,他能遗貌取神,达到了概括求其活,变化求其美,夸张求其真的艺术境界。

张家启的画风给人的感觉是创意奇特,其用笔用墨大胆。他以传统水墨为基础,吸取了水粉画、油画的技法以及摄影和书法的艺术语言,融入了自己丰富的社会感悟和人生思考,其大面积的使用浓彩,看似随意却颇有心境的渲染,表现了对墨色和水的控制力。这样既有传统的文人写意画传承,又有现代西画形式的探索,让人眼目一新。

中国画画家的每一幅作品,都应该传达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审美情感。艺术和思想的创造是人类最高级的精神活动,因此,绘画艺术是带有极强的个人创造特性的。绘画作品传达的应该是画家本人的审美情感,而这种情感是建立在画家的思想、精神、学养和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之上的。

当今绘画的题材应该极其广阔,通过各种意象来传达画家的哲学观、世界观、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以及审美情感。张家启的《牡丹图》就是他用心血所作的国画。他用笔以黑、白、浓、淡、枯、润的表现形式付之于宣纸上,其空灵、润泽、淡远、朦胧的艺术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感觉。

张家启热爱牡丹,还崇尚梅花的铮铮铁骨和不畏风霜严寒的傲骨,喜欢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品格,他所画的古梅出笔冷峭,老干盘曲,新枝盎然。从布局上看繁而不乱,疏而不散,描绘了古梅特有的苍古、厚重,把古梅的形与神、力与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画梅的技法上突破了前人之法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显示了独特的个性。

纵观张家启的山水画,一派北宋董.巨气势,用笔生动潇洒,中锋直皴,大笔横点,洋溢着古雅秀润的笔墨趣味。温润柔和的江南山水,空气是湿漉漉的,他用墨的干湿,浓淡描绘出江南的感觉。山川在墨色气势的渲染下,烟云流动,万顷湖面浩瀚无涯,却不着一墨。峰峦隐入天际,气势雄浑,万里江山,只取一截,一唱三叹,画面以线条.积墨创造出一种秀润而古朴的美感。如图《江山多娇》,细细品来,有一种独富个性和时代性的视觉效果,以致不经意中会使人产生精神的震撼。

再赏张家启近期的山水画作品,乍一看,这些山水画的画面几乎由浓浓的墨汁覆盖,几乎难以找到几处空白和透气之处,整个画面完全被森林、山崖、磐石占去了,很少见传统意义上的飞泉幽谷、古树亭台,偶见几处茅舍,闲房,山脚下一两条小溪,见几艘无人小船,现几丝亮点,仿佛才寻到几丝视觉和精神的归处。这些作品,看上去似乎并无章法,色彩浓烈而单纯,实际上,透过这些所谓的没有章法和单纯色彩,却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地域氛围,透过那些单纯的大墨色.焦墨.浓墨,则可以清楚地看到画家的一种大气大度,一种粗犷奔放,浓墨重彩,厚重湿润的气韵动感,可窥见画家粗中见细,狂中出神,法度之外的别有追求和别有神韵的心灵真谛。这或许就是张家启的成功之处吧。

著名画家吴作人大师曾说过:“中国古人画山水讲意境。意就是理想,境就是现实。”张家启在长期艺术创作实践中,就非常注重意境的结合。由于他的努力,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山水画作品,相当成功地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结合的“意境”。他力求融会贯通中西绘画的理论和技法,使两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得到了新的发展。

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中,有各种各样的皴法。断定一幅山水画有没有笔墨,是什么流派,主要的可以从不同的皴法上来区别。所谓皴法就是用画笔蘸着一定程度的浓墨或淡墨、干墨或湿墨,采取侧笔、卧笔、顺笔、逆笔或旋转笔,在画面上皴擦,以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的不同光线和石质结构的不同特征。各种皴法因为表现形式不同而有种种名称,如斧劈皴、披麻皴、荷叶皴等等。他的《江山多娇》这幅作品中所用的皴法,就有了这几种的形式。画面上,山峰巍峨雄伟,江水迀回曲折,上下错落有致,构图毫不呆板。全幅用墨不多不少,充满了诗歌的节奏感。而且水墨淋漓,富有中国水墨画的特殊韵味。在水墨浓淡深浅之处,给人以五光十色的感觉。中国画史上所谓“墨分五彩”,由此更得到充分的证明。

当我们再一次欣赏着他的山水画作品时,不能不受到艺术美的感染,引起强烈的感情激动。有句话叫“好画如诗”,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他的山水画,你不仅可以用眼睛去看,还可以用心去读。

刚柔相济 <wbr>摇曳多姿-——记书画家张家启

刚柔相济 <wbr>摇曳多姿-——记书画家张家启

刚柔相济 <wbr>摇曳多姿-——记书画家张家启

刚柔相济 <wbr>摇曳多姿-——记书画家张家启

刚柔相济 <wbr>摇曳多姿-——记书画家张家启

刚柔相济 <wbr>摇曳多姿-——记书画家张家启

(原载《安徽经济报》20141222日六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