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州 沧海桑田七千年之老子与鞭山(24)

(2013-04-06 10:07:15)
标签:

宿州

沧海桑田

七千年

老子与鞭山

文化

宿州 <wbr>沧海桑田七千年之老子与鞭山(24)

老子与鞭山的传说

 

 

宿州市栏杆区,有个林湖庄。林湖庄是个美丽的村庄,村里树木葱茏,道路平直,民风淳朴,所以,这里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民们安居乐业,是个名副其实的现代化的小康村落。这里的传说却更令你流连忘返。

战国时道家的创始人李耳,字老聃,人称老子,后来成了神仙,专门负责在下界体察民情,为民解忧。一天,老子骑着青牛,驾着祥云,来到彭城国南,就是今天的栏杆、褚兰一带。见这里非山即水,全无田地,百姓们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人畜多病。便问是什么原因?当地人说:原来这里是一片肥美的土地,后为山神、水神强占,没了土地,因此这里不但没东西吃而且也缺少衣服。老子闻言,不由得怒火中烧,热血沸腾,举起钢鞭,向群山赶去。为了解救一方百姓,老子决心把群山赶入东海。只见钢鞭像一条巨龙,在空中飞舞着,晴天霹雳,周天摇撼,山神惊恐万状,忙率群山一顺头地向东南奔去。这时一个农妇的哭声惊动了老子:“刘小山,刘小山!……”原来这个农妇唯一的儿子刘小山,在山里打柴,母亲正翘首盼归。忽然间见群山奔腾,天崩地裂,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怕儿子在山里遭受不幸,故而惊呼。老子尤重民意,误以为农妇要求“留小山”。于是便喝令群山停止前进,就地下缩。就这样,在今宿州市北部留下大小三百多个山头,且都变成现在的半山残丘,都为东南走向。因刘小山而得名的村庄,就叫刘小山子庄。在今宿州市栏杆区境内,许多村里仍有大小不等的明石裸露在地表,人们称它为“无影山”。由于群山下缩,导致临近的湖水被挤走,人们便在这里植林种田,筑房集居,渐成庄落,互为邻里,因此称林湖庄,从古沿用至今。

今天,科学发展了,农民富裕了,但人们仍不忘记那些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也许这些传说,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欢喜之故吧,所以人们代代相传,永无穷期。

                                          (赵汗青编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