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 沧海桑田七千年之古盟台(续3)

标签: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古盟台文化 |
宿州古盟台
位于宿州市东北解集镇南、拖屋河畔的古盟台为春秋鲁哀公与吴王夫差的会盟处。春秋鲁哀公十二年(前482年),鲁国遗使臣子贡、吴国遗使臣宰某,代表鲁、吴两国在此会盟。双方共筑土台,举行会盟仪式,故名盟台。
春秋时吴、鲁两国为临国。一天鲁国营地军马脱僵跑越国界,到了吴国的夏路吴庄,吴国营地巡边士卒把马逮去杀了。从此,吴鲁两国关系紧张起来,各自集结军队,严阵以待。在这关键时刻,鲁国外交官子贡,主张先礼后兵,于是双方预约在鲁境会盟。鲁国在云台山前筑起盟台,子贡凭着自己的才能,用三寸不烂之舌,促使吴国不得不割夏路吴庄,赔偿鲁国军马。从此,夏路吴便更名为夏鲁吴。两千多年过去了,庄名沿称至今,古盟台也流传至今。古盟台依然存在,就坐落在今安徽省宿州市解集乡前,台呈斗形,上小底大,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高约4.5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台上树木葱茏,松柏滴翠,实为宿州市一景。
后人曾在此台上建庙,以纪念鲁、吴二国使臣。建国后,将庙改建为学校。如今台上依然松柏苍翠,绿树成荫,台下拖尾河水,清澈流淌,微波荡漾。既是淮北地区著名古迹地,又为风景优美游览区。
传说鲁国使用权臣子贡留恋此地风光,寓居较久,故将附近山名曰“子贡山”,当地人俗呼为“贡山”。子贡在鲁国做官时,经常在山上晒书,晒书的巨石如今还在。相传有一天,子贡把书放在阳光下沐浴,自己在树下乘凉,忽而暴雨急至,子贡赤背以身遮书,从人说:“书淋湿事小,身体出病事大。”子贡说:“书是知识的宝库,知识如人体之血液,人没有知识,好像没有血液一样,书应是大事。”清周承缙题子贡山诗云:“山以名贤著,秋来叠翠深。数年劳梦想,落日自登临。月送孤雁影,风声老树音。悠悠尘外境,谁识晒书心。”如今留下地名很多为:子贡庙、贡山村、贡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