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书法家张玉峰: 年界百岁 怡寿康宁

标签:
张玉峰固镇《弟子规》文化 |
固镇书法家张玉峰:
文/摄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随着中秋佳节渐近的脚步,笔者在安徽省固镇县的朋友王开润陪同下,来到该县城关镇皇店村小瓦房组拜访了百岁书法家张玉峰先生
在老人的儿媳带领下,我们穿过了一幢楼房走进了老人的房间,此时,张老正在背诵《弟子规》呢;听起来琅琅上口,滔滔不绝,让人由衷的敬佩老人的博学和超强的记忆力。虽颐儋秩高龄,却思绪清楚,才思敏捷。
如今已是五世同堂的张老先生,名协昆,佩字玉峰,1913年生,安徽灵璧人。4岁时受父亲影响尊奉儒学,5岁进村塾习字,然后去师范读书。熟读“四书五经易经”,始学欧、柳,后习魏碑、篆、隶、甲骨、行草各帖,刻意对历代名字法帖墨迹研讨,尤其对“二王”及王铎的法帖墨迹临习日深。
张老说:“我六岁开始练字,每天练,至今也未停过笔……”在书法方面,张老接受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这为他日后的书法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老人品清高卓越。作为世纪老人,九十多年来,张老始终锲而不舍、笔耕不辍。每每孤灯书案,随遇而安。因为书法是他人生唯一的精神追求。寒暑不移,风雨无间。他以书写为乐与翰墨相伴,不肯半日荒废。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每每静心读书,诵读国学典籍,倾心研究学习古代各个时期的书法和碑文,汲取传统书学精华,终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及艺术风格。其作品隽秀不失大气,飘逸不失稳重,现代不失古意,可谓雅俗共赏,得到了书界和广大爱好者的肯定。
张老的作品丰韵内涵,气象万千。这与他自幼熟读国学经典是密不可分的。胸中蕴藉万卷诗书,下笔自然具备天然气质。清秀中穿透凌厉,朴拙里厚重包藏。历代大家的书法精神要义,在张老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寄怀沱水龙山外,得意宋词晋帖间。”积淀厚重、精深博大的国学文化,涵养了这位老书法家表象坦诚儒雅、内里狂放桀骜的气质。殷商的古朴、秦汉的富丽、魏晋的神奇、隋唐的潇洒、宋元的风韵、明清的雄秀,三千载浩浩淼淼的书艺奇绝,超凡脱俗的大儒大雅,无不滋养着他,鼓动着他,使他常常在舞文弄墨的畅快之后,沿着“忘情无我”的思绪,继续着楚人之梦。在书法艺术的王国里,张老率性挥洒,运笔流畅,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炉火纯青的练习,让他的笔法熟而生巧。而在他雄浑博大、风流倜傥的率真中,艺术的严谨又体现出了纵意而不失法度,疏放不羁、汪洋恣肆而笔墨饱满、笔意连绵,达到了返璞归真的艺术化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逸高古的境界,鸡犬相闻的农耕生活,淡泊闲适的人生态度,正是张老生活与艺术状态最逼真的描写。其精神境界正超脱于尘世之外,俨然一派魏晋隐士的风度。“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张老的家居非常简朴,除了书案上的书法工具,几乎见不到一样奢华的物件。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普通的民房内,居住着大家敬仰的百岁书法家张玉峰老人。
在张老百岁高龄之年,笔者访问张老,感受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他谦虚的品格,欣赏他不落窠臼独辟蹊径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实在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问及老人长寿秘诀,张老笑笑随口诵诗一首:
年过九十八,耳不聋眼不花。
头脑清,智不差。
写字能保健,亲身体验下。
点横强双臂,撇捺舒肺佳。
钩提润肝脾,竖接三角叉。
坚持写字百十载,精神若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