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姑道头 海天佛国普陀山随拍之三

标签:
短姑道头海天佛国普陀山旅游 |

短姑道头 海天佛国普陀山随拍之三
文/摄 趙汗青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此地旧时原为海滩,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现今虽然有了客运码头,但游仍绵恋着这个人普陀名山的第一处胜境。
相传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候她,独自怅然进山拜佛去了。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的,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托她捎来的,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嫂愕然;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据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
诗人叶梓有诗赞:
两颗朝圣的心
相拥着
走在一条星光闪闪的道路上
当小姑愧疚于自己的隐私
黯然转身的那一刻
她澄明的心
和海水一样蓝
投向潮水的石头
不在脚下,在她的心里
迅速幻化成另一条道路,另一个普陀山
那里,有着我们凡人
看不见的经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