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农村 变迁的婚礼依然温暖纯朴

标签:
皖北女方彩礼休闲 |

皖北农村
文/摄
皖北民间有句谚语叫:“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日前,在垓下——安徽省固镇农村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让我感觉到变迁的农村婚礼依然是那么温暖纯朴。
据了解;过去的该地农村婚嫁至少要七个步骤才算完整婚礼。
第一步:托媒提亲。俗称“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农村的老人最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情况下,当男女年龄达到法定的时候,就会有“红娘”上门为男方或者女方说媒提亲了,当然也有不够法定年龄的。
第二步:相亲。就是男女双方见面。在经过媒人介绍双方都有个感性认识,父母也都没有什么大的意见就成了。如果任何一方有意见,此事就叫“黄了”。
第三步:定亲。就是男方下聘礼。媒人挑个好日子带着男方到女方家里下彩礼,(一般情况下,彩礼包括一到十万元左右的礼金以及相应的鸡鸭鱼肉烟酒水果等),并与女方父母商量选定一个良辰吉日举办婚礼。一旦女方接受了男方的彩礼,就表示自己愿意与男方交往下去,两人的终身大事也就此确定。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如果在举办婚礼酒宴之前,男方对这桩婚事反悔的话,那婚事就会自动取消,男方所下的彩礼也就泡了汤;如果是女方反悔,那么女方要全额赔付男方的彩礼,媒人也就成了“霉人”。
第四步:见面礼。就是为女方购置首饰、服饰。在女方嫁给男方之前,男方会陪着女方在媒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进城选购几套新的的服饰以及所谓的“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镯),“三金”的选购一般视情况而定。并在女方第二次去男方的家里的时候,男方父母给予女方几千甚至几万元不等的礼金,俗称“见面礼”。
第五步:举办婚宴。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男方家庭则会在选定的良辰吉日举办盛大的喜宴,时间一般持续三天,邀请亲朋好友以及同村的人前来喝喜酒。第一天晚上,是同村的人前来道喜,喜酒钱视当时价位而定,一般百元左右;至亲或男方同学战友之类的则在三、五百到千元不等。
第六步:拜堂成亲、闹洞房。新娘下车时,男方还要准备一笔不小的礼金(千元至几万元不等)送给新娘,新郎新娘会在长辈的主持下拜堂成亲。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或是父母,最后是夫妻对拜,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之后,新郎新娘会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被送入洞房。一些不安分的人开始了闹洞房的恶作剧,他们给新郎新娘出各种各样的难题,为难新郎新娘,洞房里的气氛紧张而幸福。
然后新郎新娘到宴席上敬酒,直至喜宴结束。
第七步:回门。新娘在新婚的第二天按照风俗要回到娘家,俗称三天“回门”。之后再被接回婆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此开始和婆家人一起正常生活,自己的终身大事也就确定下来了。
据说,在这遍农村,男方如果想要把女方娶回家,除时间、精力之外还要付出二十万元(保守统计)以上的“巨额”财力。其中,包括建造新房、下聘礼、,首饰、服饰、见面礼、,新娘下车费、另外还要加上举办酒宴的各种开支;而女方只需要付出买嫁妆的部分费用……
这就是现实,就是婚嫁的习俗。谁也没有办法,男方要想娶得媳妇就要和别人一样这样做,哪怕你没有钱,借钱也要“打肿脸充充胖子”。所以在农村你就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男方家为娶得媳妇冒了数万元的外债,而男方家辛辛苦苦地盖起的二楼洋房却空无一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或者外出做生意去了,老人又不愿意上上下下,所以新房就闲置了下来。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开始渐渐地被人们淡忘。当然,随这科学的发展,思想的进步,现在农村里也有很多自由恋爱的恋人,他们的情况和那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大相径庭,在此就不细说了。
当然,这对新人是我的朋友,是我开车跑了几百里路把他(她)们送回男方老家举办婚礼的。他们的婚嫁只有两步:相识——结婚。
呵呵!
我们为新郎新娘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