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书先为稻粱谋——还有种感觉叫脸红

(2011-02-22 15:08:50)
标签:

中国

报告文学

正德民间传记

垓下之战

杂谈

著书先为稻粱谋——还有种感觉叫脸红(吕士民漫画)

著书先为稻粱谋

——还有一种感觉叫脸红

 /汗青

 

日前遇到一位多年未见的海归文友问我;“出几本书了?”闻言苦笑:“一本也没有呢!” 这位文友自毫的说;“我都出十几本了;有小说、诗歌 散文随笔游记、新闻通讯、小说和报告文学等。据我了解,你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少说也有个二、三百万字吧?你怎么也不结集出版呢?”

我无言以对,忽然想起了龚自珍诗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先为稻粱谋”

其实不出书,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钱!说实在的,我可不愿七凑八借那一屁股债,待出书后,再到处去求爹爹告奶奶的推销自己的书。君不见,有些“作家”出书后,放在一些书店里,都是一放几年卖不出去,最后呢?还落下一层灰尘。(当然,真正有实力的作家著作还是很畅销的。)而有些个别“作家”的书在书店里卖不动后,只好无奈的流落到街头地摊上,如果每本三元、五元就能卖掉的话,摊主都会高兴地喝上二两二锅头的!

另外,我不出书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我不是作家,虽然不少朋友称我是“作家”(这个名称一直令我汗颜);可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写到这里使我想起一次让我脸红的事来。

那是参加一次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全国性报告文学大奖颁奖大会。会议排场很大,参加会议的文化官员有孙家正、金炳华等,大作家有高占祥、高洪波、邓友梅、张锲、张烔等,他们可都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家。对于我来说,可谓如雷灌耳,皓月当空;而我对于他们,那可真是“名不见经传”

平心而论,我与文字结缘也有二十多年了。但内容大多都是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之类。对于文学创作不过是在业余时间写写随笔、游记之类的小文,发表在一些报刊上,充其量也不过百万字。(而一部二十万字的长篇《正德民间传记》都已写了十年了,一部二十二万字的《垓下之战》也写了几年。当然,这两部书稿仍在修改中。)若论文学成就,论在文化界的影响力,几乎是微乎甚微。

而就在一群著作等身的大作家面前,我真有一种“班门弄斧” 的味道。也不知是组委会搞错了,还是有人要出我的丑,反正是因为沾了大会的光,我竟然会在出席会议的“著名作家” 名单中出现。主持人逐一介绍与会嘉宾,当念到我的时候,心里那是一阵阵紧张,很明显地感觉到耳根发热,那脸也红得能烫熟鸡蛋吧。当然,别人是不会注意到我的表情,照样是一个劲的热烈鼓掌。而我则感觉掌声是与我无关的。

会场上几位年轻的文学新人异常活跃,纷纷拿着自己的新书,上下穿梭,索求名家签名,眼看快到我这时候,我下意识地离开了坐位。

名副其实的作家,特别是“著名作家” ,那是要靠优秀的作品来说话的,我觉得我的文化水平还是很浅的,而且文字功底也差,我还是不够作家称号的。我一直在想,如果把书出版发行了,恐怕会害了后代呢!充其量,我也只是随便写写画画、胡拉乱扯、自己寻找快乐而已。象我这“作家”与人家真正的作家,那距离相差的那是相当地很远很远呢!当然,文学创作是讲悟性的,文学的成就并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创作经历的长短。有的人终其一生,书出了也不少,可能只是默默无闻;而有的人就出那么一本两本,或许会一鸣惊人。

但总的来说,除了辛勤劳作,似乎没有别的路子,不出书可能一辈子也成不了“著名作家” ,所以,我绝对不会反对人家出书的。只是,只是我不敢出书罢了。

文学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但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文学是人的生命价值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过去有朋友问我,写文章既浪费时间,又不赚钱,何苦那么劳神?我说,我写作着,因为我生活着。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文字来承载的,不管是自然引起的风风雨雨,还是人生突遇的迭迭宕宕,有了文学,便有了绵绵不尽的倾诉欲望。所以,我写作着,因为我快乐着。

最后我要说的是:等我有了钱时,我一定出书,我会专门免费送给朋友们批评指正,虽然我或许不能成为作家。

那如果没有钱呢,可能就一辈子也不出书了!

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