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3《垓下之战》连载之 争战成皋(续一)

(2010-11-29 17:40:03)
标签:

英布

护城河

军事

杂谈

文/趙汗青

 

成皋护城河相当宽深,冬季水干,冰面距离河岸还差六、七尺高低,冰滑岸高,要徒涉过去并不容易。随军带来的木棒有限,临时搭制不起浮桥来。管后勤的将军项他建议把烧火造饭的干草填进河床,这样渡过河去就容易得多了。

城下行动迅速,城楼上的汉军守将英布估计楚军已经进入箭力能够达到的射程内,把手里的小红旗一挥,遮天蔽日的箭矢顿时飞射下来。还有大小石块也随之飞掷下来。城下的楚军既要用盾牌挡住箭矢,又要照顾脚底下冻得不太结实的冰层。有些地方干草填得较簿,人又挤得太密集,冰层承受不起那么大的压力,就会发出可怕的断裂声,人们不得不挤着、挨着,尽快地分散开去,以减轻冰块的压力。有时城上飞来一块大石,正好击中冰面,裂开了一个大窟窿,士兵们来不及逃跑,就连人带甲,沉入河底。

但是渡过护城河只有极短促的一刹那,奋不顾身的楚军士兵们冒着箭石之险,很快就越过这道障碍,爬上河岸,直扑城根。

这是楚军的奇袭队,他们没有大型攻城器械,只能用一些轻便的云梯攻城。他们立刻把云梯倚在城墙下,有的士兵在矢雨石雹之中,凭着一面盾牌,一把斫刀,登上云梯,就直往城上爬。

还有的士兵在几层牛皮帐的掩护下,扑到城根下,用铁锤和大凿子凿着城砖。不怕城砖多么坚厚,一锤子下去,总有一些砖石的粉屑飞迸开来,只要功夫用得深了,还是能够凿出洞穴。每一奇袭士兵的目标是要凿开、抽出一块砖石,然后飞快地跑开,让后面上来的士兵接替下去。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的凿洞抽砖,最后就能凿成一个大洞,让同伴们冲进去。

当然,主攻的目标,还是正面的城门。将军虞子期从村庄里找来几根粗硕无比的大木桩,正对城门,临时搭起木架,把木桩悬挂起来,猛烈地冲撞城门。几十个人轮换着撞,每撞一下,就使得用几重厚铁皮包裹的城门发生一个大凹印,城们也随着猛烈地震动一下。

所有这些逼进城根的猛攻,都要付出重大代价才有可能进行。但是所有的楚军将士没有被死伤吓倒,还是坚持战斗,坚持进攻,发挥了很大的勇气和作用。

楚军攻城的方式多种多种,城上的汉军防御也是随方设计,变化多端。这一次守将是英布,他熟悉楚军攻城情况,就在楚军猛攻之际,命令守城汉兵用矢石灰、铁挠、铁钩、长木棒等工具专门对付云梯上的楚军。等他们爬上城墙,将要登城的一刹那,就突然从隐蔽处抛洒石灰粉,或跑出来用挠钩把他们钩进铖城来杀死,或者出其不意地在城墙中凿个洞,支出长木棒去把云梯连人一齐推翻,使登城者坠地而死。他们还用火油、脂膏、松柴、干草等容易燃烧的物体,点着了火掷下城去火攻楚军。最历害的一着是在城头上烧着猪油、牛油、羊油一类的物品,等到烧热后,大桶地泼下城去,溅到人体上的楚兵,莫不体糜肉烂。

一方面是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地猛攻,一方面是想方设法的死守。有时楚军凿成一个大洞,一声发喊,正待大队冲杀进去,城墙内的汉军连砍带搠,只是死战不退,不放楚军穿穴进城。这时城上的汉军已经来不及一桶桶地倾泼下来,索性连大铁锅一起推翻泼下来,这叫“连锅端” ,果然厉害,迫使这部分的楚军只好后退。

最英勇的是从云梯上先登的甲士,已经踏上搁在城墙上的搁板上,城头的汉军甲士也毫不畏惧地抢上搁板,阻拦他上城。两个早先是战友,今日是敌人的士兵,就在离地几十尺高空上一块宽度不到一丈的搁板上进行一场有死无生的博斗。搁板上没有转身、逃脱的余地,兵刃一交,其中一个就坠入城来,有时两个弃去了兵刃,互相扭作一团,略一转身,两人一齐坠死,赢得城上、下两军士兵齐声发喊。

这场激烈的攻守战,达到楚汉战争的高潮,双方都表现出无比的勇敢。

冬季日短,苦战了二、三个时辰,不觉暮光早垂。从后方涌来的楚兵们早把汤水、馒头、熟牛肉、灯笼、火把输送上来,让士军们轮番吃点东西,喘口气。一个不待奇袭军动手去组织的后勤部自然形成了,尽可能地满足了楚军士兵的需要。

这时城楼上也点起明晃晃的火炬,上下照得雪亮。本来以城上之暗击城下之明,或者反过来以城下之暗击城上之明,对于黑暗的一方面是有利不过的条件。无如这时攻守双方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完全黑暗是不可能的,双方只好挑灯夜战。

在城楼上最显目的地方,灯笼、火把点得好象几条蜿蜒不绝的长龙,士兵们拥来拥去,重要的号令都是从这里发出,显然这里是汉军守城的最高指挥部。这时忽然出现了一个银盔银甲的将官,他在城楼上站立一会,向左右指指戳戳地作了一些指示,又循着城墙缓缓巡行。他用缓慢的速度来表示自己好整以暇的从容态度。他的行踪所及,随着就响起“大王” 的呼声。不用说,这个人就是成皋守将英布了。

在这样激战中,把自己放到如此明显的被攻击的地位上,这在军事常识上是不许可的。但英布原就是楚军,背判项羽后致使他已无退路,他只有与项羽为敌到底了,今天他故意如此明显地登城巡视,是为了鼓舞士气,他心中清楚,他的部下中有些士兵是抱怨他判楚的,他不顾手下将官的再三劝阻,一定要出来巡行一番。在万盏明灯、万把火炬中间,他完全考虑到那身银装映耀在荧煌的灯火下将会产生什么效果。这是他的踌躇满志的时刻。千百个士兵在左右护侍,一片流动不绝的高呼声平添了无限热烈的气氛,他是这场攻守战中的中心人物,让城上城下,两军的士兵,都要瞻仰他的尊容。

这时,大部分楚军都已跨过护城河,在城根下攻打。大将军郑荣带领的一批弓箭手在河岸,找些掩蔽体把自己掩蔽起来,得机就发射箭矢,杀伤城头上的敌军。当他发现英布现身,心想机会来了。

郑荣也是一名神射手,有“郑一箭” 之称,他在战场上绝不放射一支没有瞄准、没有把握的盲箭。一箭飞出,一定要有所得,他不但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也用来训练部下,要他们矢无虚发。攻城以来,他早已觑定英布这个判楚的贼球,只是不见英布身影。现在,机会来了。在灯火闪烁下,这一身银盔银甲的身影真是再熟悉不过了,犹如一头在围场中自己送上门来的羚角银羊。郑荣可谓是“见猎心喜” ,他一看机会已到,摆一摆手,示意部下休得妄动,惊走了它。自己一马飞出,冲到护城河边,趁大家混乱不备之际,觑定英布的头部,一箭飞出,打算射他一个“眉心开花” 。郑荣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箭也象平日那样准确,那样有把握,遗憾的是,由于目标太重要了,心里有点紧张,略微偏高了一些。箭一脱手,他就发现自己走了准,不禁唤出“可惜” 一声。果然神箭到处,英布头上戴的那顶银盔应声飞去,连同他的头发也括去一些。英布只觉得一阵头皮发烫,忽然冷汗直淋,全身竟发起抖来,手中的马鞭不觉也坠在地上。

这时城上城下万声喧呼,分不出是高兴、是赞叹、是惊慌、还是惋惜。但英布不愧是久经沙场悍将,很快沉着下来,这时郑荣的第二箭又飞了过来。以“郑一箭”出名的郑荣看见一箭未中,心里懊恼,第二箭即使成功了,在他本人也算是个失败的记录。他又急又狠,连珠发出第二箭,这一箭又是直奔英布面门而来。在这间不容发的当儿,英布顺手从亲兵身上拔出佩剑向上一挑,只听得“铮” 的一声,剑口上迸出一道火花,箭的余势犹劲,一下子就牢牢地钉在英布背后的城楼上,箭梢的翎毛还在摇曳不定。

项羽趁城上守军惊慌未定之际,再度挥兵猛攻。他一眼瞥见用大木桩撞击城门,已见成效,自己就跳下“乌骓马” 来,徒步督同亲兵,亲自猛撞城门。悬挂木桩的木架上,已用牛皮、竹片搭起一个“尖顶穹庐” ,这是士兵们临时想出来的应变办法,浸透了水的牛皮不怕燃烧,富有弹性的竹片不受矢石,它起了掩护士兵的作用。

大将军钟离昧、季布以下的将军们看见主帅亲自撞城,他们也不敢怠慢,一个个跟上来轮番猛击。亲兵们不知从哪里来的神力,乘着一股必胜之气,连续猛击几十下,居然把两扇千疮百孔的城门撞开了。将士们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喊杀,作势就要冲进城去。

郑荣一箭医好了英布的表现欲、炫耀狂。忙着把银盔换上了一顶粗笨的足足有七、八斤重,铁兜鍪戴上。他发现,城中防守的士兵已经为数不多了。有的诚堞上熄灭了灯火,让敌人莫测虚实,实际上是阗无人影,连作为疑兵的人手也派不出去。他原本寄希望于援师的,现在看来又是那么渺茫。没办法了,跑吧!

英布无法抗拒楚军的攻势,只好弃城逃跑。

成皋又落入项羽手中!

刘邦则率领着韩信的队伍南下驻守在小修武(今河南获嘉东),修筑深沟堑垒准备和项羽再次长久对峙,同时派小股部队进入梁地和彭越联手继续骚扰楚军补给线,导致楚军给养又遭困乏。公元前203年同年四月,彭越放弃了他所占领的城邑,向北撤至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一带,在项羽后方展开了游击战争,袭击楚军,切断楚军粮草供应,使项羽后方长期不得安宁。彭越利用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分荥阳西北汜水镇)对峙的有利时机,率领全部人马出击,攻占了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截断了楚军成皋与彭城之间的联络,严重威胁楚军。项羽大惊,不得不亲自再次率兵去围剿彭越,临行前安排大将曹咎任留守主将,嘱咐他弱守强攻,要充分利用地利以及深沟高垒和坚固工事,守险不出。

当项羽率领部队开始围剿彭越时,彭越得知项羽来势凶猛,根本不应战,率部又跑到了谷城(今山东省东阿境内),项羽扑了一个空。等到项羽领兵南进到阳夏(今河南省太康)时,彭越率部打回来,一下子收复昌邑等二十余座城,夺得粮食十余万斛,支援刘邦作军粮。

张良一见成皋守将是老实人曹咎,心想机会又来了,便建议刘邦诱降曹咎。曹咎为人忠厚老实,对项羽非常忠心,根本不吃刘邦这一壶。张良见软的不行,便建议来硬的,拉出强攻的样子,并派士兵辱骂曹咎。曹咎心想士可杀不可辱,我要与你一战!随即下令出城迎战,刘邦却突然下令撤军,曹咎赶忙下令追赶,汉军很快渡过汜河,曹咎所部是紧追不放。不料,汉军趁楚军半渡汜水之际,突然折回来攻击楚军,又有一股汉军在楚军背后杀来,曹咎这才明白上了汉军的当了!后悔没有听以项羽的安排,在绝望中,挥剑自刎而死!

公元前203年春,成皋又回到了刘邦手中,张良建议,这一次不要占据成皋,而是把大军驻扎在广武山。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意思是说,河水在不停地流动,当人们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流时,接触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水流,而是变化了的新的水流。

斗转星移,四时更替,一切客观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迈向未来的脚步若是循规蹈矩,就会闹出刻舟求剑的笑话。

智者所见略同,中国的孙子运用和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相同的观点,把战争看成是“液态” 的“流动体” ,而不是“凝结着的固体” ,并因此提出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的哲理。

看来,张良的确熟读兵法,即使是打了胜仗的经验,也不能重复使用,所以把汉军驻扎在广武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