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14 发兵救赵
(2010-09-15 09:05:13)
标签:
军事 |
文/趙汗青
第五章
发兵救赵
一
酷热的太阳当空而照,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威力,摧残着大地。
由于久旱不雨,除去黄河使得许多河沟干涸了,大地忍受着烈日焚烧的煎熬,如被火烧过了一样的碎裂成蜘蛛网状,植物无法生长,动物因缺乏食物、掩体而活活饿死、干死、晒死,寸草不生的土地上零星散布着一些小生物的死尸……
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一样无法抗拒这大自然的灾害,以及随之而来的饥荒;稍微还有办法可想、有生路可寻的,都已经逃到别处去谋生了,只剩下一些不愿抛弃根基已固的祖业,或者穷到无法搬迁的人们,还在观望或苦苦的忍耐着苟延残喘。
然而,无论人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办法,烈日依旧毫不容情的高张在这块土地的上空,射出火样的烈焰,恣意的凌虐着、折磨着、焚烧着大地的一切。
二
秦将章邯击破了项梁率领的楚军主力之后,认为楚军元气大伤,用不着担心了,于是把项羽他们撇开不管,带领大军北渡黄河,攻打当时自称赵王的赵歇。赵王和他的谋臣张耳、陈余没有防备秦军的进攻,一战就败,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固守。章邯派大将王离和涉间把巨鹿城围困得如铁桶一般,秦军在城外布成了铁墙般的防线,章邯自己则率领主力运输粮草,供应王离的围城大军。
赵军被围困得顶不住了,赶紧派人四处求救,燕齐两国援赵大军早就赶到了,但一见秦军势力强大,谁也不肯充当那碰石头的鸡蛋,都缩头缩脑地远离秦军驻扎。
再说项梁的惨败、被杀,项羽是异常悲愤,自己从小就以项梁为父,那份感情是情真意切的,恨不得立刻率兵去攻杀章邯,方解心头怒气!但在谋士范增的建议下,项羽压下心头之恨,冷静地收拾了楚军溃散的烂摊子,安抚好惊魂不定士兵们。
楚怀王熊心接到赵王求援的书信后,主持了彭城会议,决定兵分两路攻秦:一路,派视为心腹的文官宋义为上将军,并赐名号为“卿子冠军” 。宋义出生于楚国贵族令尹之家,卿子是当时对楚国贵族的尊称,冠军指他为上将,位于其他将领之上。叫他带着次将项羽、末将范增北上渡河,攻打章邯,援救赵国;同时把表现优秀的刘邦从项羽麾下独立出来,封他为武安君,可以独立指挥军队,这样可以与项羽平起平做来牵制项羽在军中的势立。当然,这个阴谋是宋义献给楚怀王的,楚王熊心年少不经事,宋义是他的监护人,整天在宋义的指挥棒下转,肯定是按照他的指示办事的。
项羽闻听此令当即就要发火,被范增劝下。定陶战败,范增化装成老农才逃出秦军包围,一路艰难困苦才找到项羽,从此就在项羽手下效力。
范增告诉项羽:“暂时退让,只是委曲一时,这也是为了积蓄力量以图下一步获胜。”在范增的劝说下,项羽顾全大局,强忍愤怨交出军权。不曾想项羽的举动竟嬴得了不少人的同情和帮助。
楚怀王为了打击项羽,还与诸将领约定:“谁先攻破秦国进入关中,谁就作秦王。”
当时,因秦军暂时强大,各路将领都不愿先行入关。唯独项羽为叔父项梁报仇心切,“奋愿西入关”。 本来为傀儡的楚怀王却不同意,在老谋深算的宋义鼓吹搧动下,使他认为项羽“僄悍猾贼,所过无不残灭”(《 史记. 高祖本纪》),趁着项梁战死之机,想解除项氏政治威胁,夺取项羽军权。为此便派自己亲信宋义为统帅,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领大军救赵。
就这样,另一路沛公刘邦率部分部队西征,计划由武关去偷袭秦都咸阳。
谁料宋义畏惧秦军强大,欲在半路谋杀项羽好与齐国结盟。
其实这次楚军高层人士职务变动,获利最大的不是楚怀王、宋义,当然更不是项羽,而是沛公刘邦,他也就从此成了可以不再仰人鼻息的大将军了,可以组建自己的人事班子,更重要的是与项羽平起平坐了。
龙岂池中物,乘云上九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