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垓下之战》3 十面埋伏(续1)

(2010-08-12 18:58:46)
标签:

军事

 /汗青

 

 

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当时的情况,楚军处于绝对劣势:一是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二是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三是汉军联兵约七十万,且精力饱满、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孤军十万,连续久战疲惫,决战之时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军刚从广武前线上撤下来,未经补给,多为穿着夏秋季的装备,寒冷饥饿,士气低落;四是汉军分五路有秩序推进,先占楚土,再行合围,步步为营,包围圈完善,楚军难以发动突然性的反攻;五是楚军离江东五郡距离遥远,即使冲破包围圈,也很难在汉军的追击下及时回到己方领土,可以说是“突围无效”。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韩信三十万主力与刘邦本部军二十多万及诸侯军队合兵一处,准备向盘距于垓下困守的十万楚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韩信指挥的七十万汉军,排出了这样一个阵形: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居中,为前锋主力;将军孔熙率军数万为左翼;陈贺率军数万为右翼;刘邦率本部主力尾随韩信军跟进,将军周勃率军断后。

而项羽方面,对于楚军而言,现在的情况是即不能守、也不能退。

后勤断绝、无粮而守,无异于坐以待毙,等死!

后退则江北四周皆已经被占,无路可退;如去江南则路途遥远,且西南道路被刘贾、英布军所阻,必陷于汉军前后夹击之中,一样是死路一条!

当时项羽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以一次楚军最擅长的强力突击军突破韩信三十万前军,直接打掉汉军这个中心指挥系统,以此击溃敌军,扭转战局!

此时,韩信的心中则是十分清楚;楚军除了靠一次斩首突击之外根本是别无他法。所以,韩信故意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三十万大军所组成的数道铁墙的最后方,后面紧挨着刘邦本部十几万大军,最后面是周勃、夏候婴、卢绾等汉军,同时左右方各有孔熙、陈贺两个大阵及刘贾、彭越、英布等诸候部队配合

韩信的这种排阵方法道理很简单,项羽若想发动进攻突破了三十万大军的战阵本就很不容易,他躲在最后就能使自己的指挥部尽可能地避免被打掉;而如果项羽突破了三十万大军的战阵、则其可以迅速回退至刘邦十万主力的保护之中,继续保持指挥系统的存在;如果连这也被突破,那就由周勃、候婴、卢绾等后军负责掩护刘邦和韩信二人逃离战场;而最重要的是其左右两翼的两个大阵,项羽一旦发动中央突破战术、向联军指挥部发起进攻,则左右军可以趁机向楚军后方迂回、改进楚军侧后,以牵制楚军的中央突破。这场战斗楚军能否胜利,只能取绝于项羽的一次冲锋能否在汉军左右军完成迂回以前得手。如果汉军左右军完成迂回前汉军的指挥系统还存在,那么楚军就将失败。这一点,双方主帅都非常清楚明白。

老实说,无论此战的结果如何,这一仗的艺术美感都不高,双方都谈不上什么出色的战术运用。

 

此时正是大雪纷飞,远远望去,西楚霸王项羽所率领的十万人马在垓下城内扎起的营帐,像几千个黑色馒头,与满天满地的白雪形成强烈的对比,也更增加了暴戾和杀戮之气……

 

白底大黑“楚”、“ ”字的旗帜在怒雪狂风中竖了起来,派到第一线的两万士兵大部分修筑壕堑,小部分埋锅造饭,每个人都在寒冷的天气中忙出一身热汗来,项羽本人则和钟离昧、季布、郑荣等几名高级将领,骑着高大的骏马,伫立在垓下高坡上,一边观看着第一线上的弟兄挖土筑壕墙,一面注视着河北岸外围汉军动静。

随着天色的渐沉渐黑,狂风和暴雪的凌虐之势越烈越猛,啸吼的风声有如飞沙走石,雪花的奔舞更甚于死神的魔爪;隐藏在风雪背后战争的恶势更千倍于无情的风雪,一步步的逼进、笼罩着垓下。在寒风吹彻长空的夜里,在垓下城脚底的河北岸,汉军高举火把,有如荒野中受伤的群狼窥视,夜空之下绿眼闪烁。

……

楚军大帐设在垓下城中最高处,熊熊的烈火在铜盆里燃烧着,松明火把把大帐里面照的一片通明,整座大营帐中温暖如春,也映得营帐中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金红色的光晕。幕僚、侍卫、军校们在大帐门外来来回回走动着。

这座营帐的主架不知是什么木料做的,却很大,大可容百人,陈设在简朴、粗犷中见气派,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份王者气度。

大帐门口,一队士兵在站岗。

还有一匹马通体乌色,毛色油泽,昂头翘尾,立地飞扬如风中旗。

 

这是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初五,傍晚十分。纷飞的大雪停了,西方奇迹般地出现了晚霞,漫天的红云烧遍了整个天空,火红的云彩在天空中时而翻滚,发出阵阵慑人心弦的狮吼,时而幻化出各种凶兽的形态。有如饕餮的凶恶贪婪,有如夔牛的威武勇猛,有如毛琳的凶残暴戾。可谓流火漫天,凶兽蔽日。这是一个兵戈之兆啊!不知道在这次的兵戈中又有多少人残存下来?项羽又一次举起手中的酒杯,倒满了烈酒,灌入了嘴中,这已不知是他喝的第几杯了。 “咳咳……”由于是烈酒,烈酒在入肚的过程中,迅速灼烧着他的喉咙,喉咙干枯而生痛。

 “唉——”

一声叹息——

刚过而立之年的项羽头带着金色头盔,长眉入鬓,双目如电,身披着闪光的白银盔甲,他盘腿静坐,横剑于膝。依然刚毅的双目透出丝丝寒意。

……

山雨欲来风满楼。

俗话说“得胜的狸猫欢似虎,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作为身经七十余战,每战皆胜的楚军统领,西楚霸王项羽,陡然感到肩上的万钧压力。

项羽缓缓的睁开了眼,仰首向天;他的心口像压着沉甸甸的铁块般的闷的难受,呼吸不畅,即便是闭目打坐也无法改善,他索性站了起来。焦躁地在大帐里来来回回的走动着,内心里激烈的反思着;由于猜忌功臣,只听信项伯等亲属的话,致使得力的大将和极有才干的人都跑到刘邦那边去了。能征善战的韩信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在刘邦部下却当上了大将军;足智多谋的陈平,背叛项羽给刘邦当上了重要谋臣;甚至先前替项羽打天下的先锋淮南王英布、大将军彭越、大将军周殷也都投了刘邦。此时双方兵力和四年前鸿门宴时恰好成了个颠倒。汉王刘邦已拥有兵力七十万,而项羽只剩下十万的兵力了。

他忍不住的长吁短叹了起来,苦思眠想了半日一夜,始终没有上床歇息;子夜过后,已入冬的天气冷得几乎冻结整个大地,才送上的热酒,不一会就结成了冰;可是,他的额头却因为苦思而微沁着汗珠,胸中的一团火更是烧得全身发烫。

直到丑时,苦恼、忧虑和怨愤的情绪仍都无法得到发散,连带而来的便是头痛得厉害,胸口的气更闷了,于是,他下意识地摘下头盔,紧皱着双眉,举起双手来用力的揉着自己的太阳穴;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大帐里被战事折磨着精神和肉体。

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全副的精神都陷入了苦苦思索中,身边的几名贴身侍卫,由于受过严格的训练,根本不会影响他的思考,一个个全都站得像木头人似的,连带的使得整个营帐中的气氛沉重得几乎令人窒息,幸好铜火盆里的灰炭还偶而发出哔哔剥剥的燃烧声,才免于陷入完全的死寂中。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可是,他沉重的神情却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的严重……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看来这一仗难逃一败了!

而就在这时,原来漆黑的帐布外突然闪起了一道白光,他心中一惊,直觉的断定附近失火了,“救火” 两个字险些脱口而出;但他毕竟经历过多次战争的场面,非常沉住气,立刻镇定的快步奔向帐门,探首察看究竟。

这一看却明白了——原来,这道白光并不是火光,而是流星——就在原本漆黑的夜空中,一颗飙烈的流星自我燃烧似的破天冲出,冲问苍茫的黑夜,形成一道光芒四射、火焰般亮丽耀眼、灿烂辉煌的华彩,狂飙似的快速掠过天际,瞬间坠落在天的另一头。

流星的光芒虽然短暂,但是,那一瞬间所爆发出来的那一道强烈的震撼,像一则狂飙英雄的悲剧……

项羽怔怔的仰望着夜空,这夺目的流星之光也似在他心中画下了一道惊心动魄的烈焰,眼神中布满着一股不知名的失落和空洞,看得他心情也略微带着茫然;流星的光早已消失了,天空回归到一片沉寂和黑暗,他却像出了神似的瞠目结舌的保持着仰望的姿态,整个人一动也不动的站立着,心里却开始飞掠起一幅幅的画面……

 

项羽下令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大将军季布主持会议。

季布是一彪形大汉,紫脸,铁腮帮,厚嘴唇,浓墨般的黑眉之下,双目有神。

他安排侍卫兵多取些木炭送到大帐来,随即一挥手,除去项羽和三名大将军,还有陈婴、武涉、项他、萧公角、桓楚、虞子期、薛公、项伯、朱鸡石、馀樊君、共敖、田安、郯公、周兰等十几名将军外,其余人退出大帐到外边守候。

尽管外面北风呼啸,雪花飞舞,但大帐内,却是炭火熊熊。

季布往铜盆里添加了几块木炭问:“哪位将军先谈谈?”

桓楚抢先说:“此次汉军集结七十万人马围攻垓下,来势凶猛,意欲剿灭我们。现在,我军连江东子弟兵加在一块只有十万兵力,根本不可能与敌正面交锋,我看还是另想良策吧!”

“项王,我们组织一支暗杀队,把刘邦干掉!”将军陈婴说。

将军武涉认为:“汉军防范一定很严密,还是另想法子吧!”

“组成冲锋队突围!”将军萧公角建议。

“我同意萧将军意见!”将军项他说

众将军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撤退到到淮河南岸,可以据岸可守;只有项羽的叔叔项伯躲在角落里,低着头一言不发。

项羽默默地听着大家的意见,这是他自从起兵出战以来没有过的沉默。

季布又往铜盆里添了几块木炭,除去木炭燃烧时发出的哔吧哔卡的声想外,大帐内一片寂静,大家都静静地等着顶羽说话。

……

项羽终于发话了:“弟兄们随我起兵抗秦,又接连与各诸侯进行战斗,出生入死,至今也有不少年头了,我要感谢诸位弟兄们一直忠楚的这种精神,战事现已发展到这种地步,非我辈无能,实因刘邦太狡猾。大家意见各有道理,汉军这次会盟各路诸侯,封王许愿,集中力量倾巢出动,是花了大血本的,此举想要一口吃掉我们。因此,我们应避其锐气,以守为攻,但守中要有攻,不是消极地招架,而是积极的反击。这一次战斗结果如何?就要看我们能否团结一致了!还望大家全力以赴斩杀刘邦,重树我大楚雄威!”

“遵令!”大家齐呼。

 

校场上旌旗蔽空,把原本阴晦的天空遮掩得越发黯然无光,但是却把全场的气势引领得更加威武壮阔;随着大风的翻卷,旗帜本身发出了呼呼的啸声,而站立在旗帜下的数万人马却纹丝不动、鸦雀无声。

队伍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接受点校;校场的正前方筑着一座土台,台上正中而立,全副戎装主持这一次点校典礼的是大将军钟离昧。

钟离昧身材高壮,刚烈威严,肤色黑铜,脸上带着一股沉毅刚劲之气,人没有什么官架子,但却在隐隐约约之间透出一股凛然正气的、令人敬畏的气度来。

我们不知道钟离昧出生於何年,只知道他死於公元200年,秦末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当时为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素与韩信交情不错。少时曾闯荡四方,广交朋友,他也是最早跟在项梁身边的一位勇士,后来又跟随项羽,由于他本人勇毅有智略,个人的武艺也非常了得,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凭着手中的一柄长矛舞成一团银光,在与敌人生死相搏、浴血奋战中屡获战功。他很有统军之能,在战斗中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其本身所具备的战争方面的素养使他获得项羽的欣赏,从侍卫官、侍卫长、裨将、将军、大将军,就这样一直跟随项羽,直到乌江……

垓下城楼上、墩台中也树着许多鲜明的旗帜,守城的楚军将官、士卒人人弓上弦、刀出鞘的全神贯注于备战之中……

在大将钟离昧、季布、郑荣等人的陪同下,项羽逐一的校阅士兵,听取两人所做的武器、粮草、防备部署等等简报,然后又登上城楼,亲自察看城上的防御工事和人马配备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