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俯首甘为孺子牛——赏万黎的水墨画《牛》

(2010-08-02 08:28:29)
标签:

孺子牛

水墨画

极处

齐景公

安徽省

文化

俯首甘为孺子牛——赏万黎的水墨画《牛》

浓到极处就是黑

——赏万黎的水墨画《牛》

/ 汗青

盛春五月,石榴花红。在安徽省蚌埠市女画家万春花的陪同下,我来到了垓下——安徽省固镇县采访当代实力派画家万黎先生。非常荣幸,万先生把刚刚创作完成的一幅水墨国画《牛》送给了我。

过去对于万先生的了解缘自书画界的朋友介绍,我虽然不会书画,却因职业之便曾先后采访过国内外三十多位书画家,当然也是因本身喜爱书画艺术的原因了。万黎先生本名万守利,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已近三十载。万黎先生年长我几岁,称之为兄那是理所当然了。初此见面与万兄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用万黎兄的话来说:“我们相识是偶然中的必然!”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陆续介绍万黎先生的人品、德行、操守、性恪、事业等等方面的成就。这一次则专门来赏析他的水墨国画《牛》。

南宋·陆游有首“饮牛歌”是这样写得:

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

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

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

我们先来谈谈牛。

勤劳诚恳,不计报酬。吃的是草,干的却是重活:农忙季节,它套着木犁脚踏实地在农田之中奋力前进;农闲的时候,它肩负沉重的大板车,扬眉甩尾,精神抖擞地在大道上恳恳而行……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干什么活,牛都不计较得失,不计报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时当某个苛刻的主人觉得它还不够卖力,用皮鞭对它施加压力的时候,它报以的不是怨恨,也不是消极怠工,而是扬开它四只有力的牛腿和低下它那雄壮的头颅……这就是牛——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万黎兄爱画牛,这与他高尚的人品是紧密相连的。你看他笔下的牛也正是如此。淡淡几笔就把一个“孺子牛”形象跃然纸上,款款稳稳地向我们走来。

那么说到“孺子牛”不得不提到一个典故;《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齐景公有个庶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景公死后,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 所以,那时“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艺术和思想的创造是人类最高级的精神活动,因此画家绘画艺术都带有极强的个人创作特性。这幅作品所传达的应该是画家本人心灵感受和审美情感了。而这种情感是建立在画家的思想、精神、学养和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之上的。

我们的祖先发明黑白水墨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创造。黑色和白色是颜色之王。黑色和白色在棱镜分色的图谱中是找不到的。三基色浓到极处就是黑,浅到极处就是白。黑白两色犹如一阴一阳,成为颜色上的一对矛盾。黑白两色具有博大、神秘、庄重的特点,黑白色及其浅淡组成的色阶,如果运用得当,就会具有深刻的表现力。

纵观万黎先生的作品《牛》是用中国最传统的水墨以黑白浓淡枯润之道付之于宣纸上,其空灵、润泽、淡远、朦胧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牛》还给人的感觉是铜筋铁骨,坚如磐石,又似巍峨不屈所长城。

李可染先生曾说过:“不黑哪能靓” !万黎兄这头“牛”的首部用得是就是浓墨,而牛角是用浓墨的枯笔来表现,眼睛也是用重墨点染,其余部分则用淡墨湿染。如果再细看这头“牛”,给人一种安静、悠闲、默默无闻、不计任何得失的感觉。特别是牛的尾巴,尾梢上扬极有动感,让人如入其境。整个画面虽是一头“牛” ,但周围呢?是天空?是山水?是树木?都不是,但给观者的视觉感受它们又都存在!抽象的笔墨处理,给观赏者发挥想象提供了自由空间。

(备注:这篇文章好像是2009年5月发在本博里的,今日打开才发现博文不见了,回收站里也不见此文,只好重发一次,并把文题换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