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美丽存人间——赏书画家万黎先生的《神仙富贵图》
标签:
书法神仙富贵图书画家万黎垓下文化 |
清新美丽存人间
——赏书画家万黎先生的《神仙富贵图》
文/摄 趙汗青
初夏的一天,风和日丽,花香四溢,我走进垓下,采访了“垓下名人”、安徽固镇一中美术教师、著名书画家万黎先生。
热情地万黎先生高兴的迎接着我的到来,连画室里那只漂亮的黄鹂也在欢快地鸣叫着。
走进万黎画室,犹如在翰墨清远、丹青飘香的长廊里徜徉,可谓是大饱眼福。欣赏他的作品,使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明媚,夏荫的宏阔,秋景的丰盈,冬雪的靓丽,以及人生的美好和岁月的温馨。
这真是一次极大的艺术享受,不仅陶冶了我的情操,也净化了我的心灵。在众多作品中,一幅国画《神仙富贵图》令我耳目一新:这幅画中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牡丹,设色清新、艳而不俗,故而极为传神。而那株水仙,舒展大方、布局开阔、灵动自然、其乐未央,既有兰草的潇洒,又有翠竹的挺拔,可以说是神形并茂。那隽永的风格、诗般的意境,袒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再看那牡丹,在油亮墨绿的叶丛间绽放;而那水仙,皎洁晶莹如月华浸染,给人一种神心摇荡之感。它的婀娜多姿,优美神韵使我无法躲避,我只有沉浸在它的情境之中,真令我叹为观止。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幅清新的‘神仙富贵图’,是万黎先生把美永远留在人间的作品。”
万黎先生中等身材,体态微胖,紫红色的脸庞,眼晴中是坚定的光芒。一头黑发披向脑后,透着艺术家的风彩。与性情豪爽、直露胸臆的万黎先生交谈,使我有一见如故之感。他的语言很有一股洒脫、利索的帅气,他脸上不时泛着红光,洋溢着自信与自豪。他直言敢见、谈吐爽朗,是典型的慷慨之士。而他的粗狂与豪放,內秀与聪慧的双重性恪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印象。
我们还是来欣赏他的《神仙富贵图》吧。
这幅画勾勒挺劲,气势非凡,既是写意,又有工笔的基韵,色调明快,细腻逼真。天上是丽日当空,地上是双花争艳,阳光流泻,花絮细语,花光日影好像传递着天籁之声。有质感、有层次,蕴含着无限的生机,洋溢着画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的深情。
我们再纵深地展开来看:他画的牡丹用的应该是宋代徐熙、徐崇嗣父子相传的没骨法。画的花瓣一点不呆板,浓淡干湿,恰到好处,非常灵活生动的与枝叶相连。而画中的水仙好像是先勾勒而后涂彩,这也许是从五代的黄荃、黄居宷父子的画法中得来的。虽是两种画法,却丝毫不觉得勉强,倒觉得完全合情合理。从他的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许多绘画的原理和技巧。正如一位书画评论大师称赞万黎的作品是:“力追古人之法,尽脱旧习,是为今日空谷之音。”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学一学万黎先生“推陈出新” 的本领呢。
他的绘画吸取了五代和宋、元、明的花鸟画家的特长,从而加以灵活运用,并得到了创新的发展。这绝不象我们有的画家只要一学古代花鸟画,就刻板得要死,变成了“食古不化” ,我觉得这是不妥当的。
万黎先生绘画的路子很宽,又能够大胆独创,给了人们特别清新的感觉。他非常勤奋,自少年时,凡是自己所不会的,就努力学习,从安师大美术系毕业至今二十多年来,仍坚持勤学苦练。甚至他学诗、学字也都曾下过苦功夫。他对于古人的诗无所不读,尤其好读唐人绝句,自己写诗则独具一格。其中《梦天香》:“晓雪开祥瑞,夜深梦中飞。春暧闻暗香,还念祝富贵。”《赏画屏》:“咫尺春夏秋,四时景常有。开合总相宜,心随情境游。”等诗都非常令人赞叹。他写字主要学钟繇、王羲之,张旭和怀素几位大师,同时也吸收两晋以至唐代碑刻和各大家书法的特长。他往往绘画、题诗、写字一气呵成,可称三绝。诗、书、画三者结合,交互阐明,相得益彰,这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之一。谁如果忽视其中一项,都将造成艺术上的很大缺陷。在这些方面,万黎先生的作品给了我们许多可以思考的东西。
采访结束后,我漫步在浍河岸边,看河畔一片片草地生机碧绿,一丛丛不知名的粉红和一团团金黄的花儿在初夏的风里翩跹起舞,一条河水映着晚霞,霞光万里使我浮想联翩,我想起了历史名人大画家郑板桥的诗句: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雅就是清新惬意,花香不多则是美丽精巧,可见清新和美丽是画家追求的境界,万黎先生的花鸟画就有这种清丽风格。一草一世界,一花一寰宇,就像雨后初虹的天空,你的清新与美丽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