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上有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院,其中,普济寺最大,慧济寺最高。
走进慧济寺山门,便觉得眼前豁然一亮,果然别有洞天,只见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石峰巨岩,如刀劈斧削一般,雄奇险峻,嶙峋突兀。近看它们是一个个独立的整体,远看它们又是一幅幅壮美的画卷。这层层沉积岩叠成整齐的山,无论是悬崖峭壁上,还是深谷幽壑里,都或多或少地点缀着片片树木,这里是十足的自然情趣,没有丝毫的人工雕刻的痕迹。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法雨寺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普济寺是普陀山最大的寺院。殿门前写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每个字都有斗大,好不气派。有趣的是,普济寺的山门是不开的,所有的人都必须从旁边的小门出入,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来这里游玩,天晚敲门不开,乾隆一气之下了一道圣旨,叫普济寺永远不得开门,后来,主持方丈又走了一下后门,乾隆皇帝才改成了60年开一次山门。以后,普济寺的山门就真的60年开一次。
http://s11/middle/5a5b888dx751c31aaebea&690
http://s7/middle/5a5b888dx9319f24a8546&690
http://s8/middle/5a5b888dx9319f6d11b87&690
(图/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