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方言一个存在的理由
(2009-06-17 23:53:32)
标签:
方言普通话兰州话大众媒体杂谈 |
分类: 成长感悟 |
听一个兰州朋友讲笑话:一个妇女在公交车上,到了站点要下车,前面有人挡着,她就急了,大喊:前面的人你哈不哈车啊,你不哈车我就下了啊!一片哗然。兰州人通常把下说成哈的。
北方的方言普遍比较好懂。兰州话也是。但是有时候让人觉得太话也过豪放,太大西北了,甚至带了那么点不文雅。一年纪比较大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提到牛奶就上劲。譬如“今天我喝了两袋奶子” “现在的奶子怎么怎么样”云云。让非本地人听着心里不是个味儿,总觉得有歧义,貌似有点不文明那。尤其在大学的课堂上,还是从这样一个资深的老师嘴里讲出来。其实整个甘肃都是这样说话的,像腿也说成“腿子”,让外地人一听,总觉得有那么点滑稽。兰州人说出去玩就是“浪”。一开始特别不习惯,总觉得“浪”是个非常贬义的词,怎么能用来形容学生呢?后来就慢慢好了,当兰州的同学见到我问“今天去哪里浪啦”的时候,反而让我觉得有一丝的亲切。
这几年普通话普及的越来越宽了,尤其加上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乘火打劫”,方言倒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了。与年轻时尚的年轻人来说,总觉得说方言是件不大光彩的事情,很掉价的感觉。看,文化就是这样一点点消逝的。
可是方言再怎么粗,再怎么难听,它还是维系人们内心情感的桥梁。方言不死,就说明这还是座有灵气的城。等到W全被TO了,方言全被普通话压下去了,真的就成了普天之下,莫非“普通话”了。那将何其悲凉!兰州人也应该拿出西安人的那种骨气:俺们西安话,就是最正宗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