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媒体,我做的秦大河专题
(2008-10-16 16:13:04)
标签:
环保冰川学和平站气候秦大河南极文化 |
分类: 小小事业 |
2008年9月23日上午,我校杰出校友、著名冰川学家、气候学家秦大河院士做客“百年兰大·名家讲坛”,在兰州大学本部信息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气候变化科学与冰冻圈”的学术报告。他是我们兰大人的骄傲,他承载起了国家气象和地质的一片天空。本期就让我们一起领略校友风采,走进秦大河。
梦在飞翔:大哉秦大河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什么英雄。”
众里寻他千百度
秦大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1947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地理学家,研究员。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他1981年底获兰州大学地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12月通过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在职博士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1993年12月,为博士生导师。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所长、冰芯与寒区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2008年9月连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2008年6月获得第五十三届国际气象组织奖。
1983年首次到南极考察。1987年第二次到南极考察。1989年7月参加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行程5986公里,中经南极点和“不可接近地区”,1990年3月3日抵达这次考察终点——苏联和平站,成为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并采集了800多个雪样,特别是采集到南极洲“不可接近地区”内一套完整的珍贵冰雪样品,填补了冰川学研究的空白,成为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
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有:《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我是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著有《南极冰盖表层雪内的物理过程和现代气候环境记录》(30多万字)和《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冰川学考察报告》等。
曾被评为甘肃省特等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终极之旅,我代表了中国
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从南极半岛出发,南下南极点,通过世界寒极“不可接近地区”,到达苏联和平站,历时220天,徒步(滑雪)5986公里。这一考察队由来自美、法、英、日、苏、中六国六位队员组成,秦大河有幸成为其中之一,而且只有他和苏联队员是科学家,其余为探险家。这次徒步穿越南极活动,之所以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除去它为人类首次徒步穿越,它所试图传达的人类和平理想意义之外,更有它的极尽艰险。秦大河他们面对的是零下50℃之低的低温严寒,和随时遭遇的暴风雪的威胁。——1991年冬季,英国海军军官斯科特率领的一支考察队,在到达南极点后的返回途中,曾全军覆没于暴风雪的极度严寒中。
秦大河为这次活动受尽磨难。在北美集训时,美国医生考虑到南极内陆没有医疗条件,在寒冷的南极获得热量完全靠食物。一旦牙齿出了问题,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秦大河的牙齿不是很好,为了防止万一,他需要拔掉所有有“嫌疑”的牙齿。就这样,
10颗牙被“牺牲”了。在南极,秦大河丢掉了几乎所有衣服,只穿一厚一薄两件绒衣,就为多带回一些冰雪样品,被队友们开玩笑称为“疯狂的科学家”;除去这一雅号外,使秦大河名播天下的还有一个称号:不会滑雪而滑雪穿越南极的中国人。在最初的一段时间,秦大河不得不以跑步随队前进。每天驻扎下来,别人可以休息,唯独秦大河不可以。他要练习滑雪,要挖坑,观测和采集冰雪样,还要做搭帐篷、做饭和喂狗之类常规工作。
横穿南极考察结束后,见到秦大河的人都称他为“勇士”、“英雄”,但他却表示:“我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什么英雄。我参加这次活动不是为名为利,而只是想通过考察尽可能多搜集有价值的科学资料;为我国和世界的南极研究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还说,他代表了中国。
是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所代表的正是中国人民的智慧、能力和信心,正是中国人民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振兴中华的志气。
凤凰涅槃,生命不息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贡献是近20年来IPCC先后4次发布评估报告,告诫世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所致,并提出了阻止气候继续变暖趋势的对策与方法。颁奖仪式于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IPCC代表团主要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主任、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经外交部批准代表中国科学家出席了颁奖仪式。
从秦大河身上,我们终于知道了一种精神。那是巅峰上的荣辱不惊,那是功成名就后的依然执著。他,一直在科学的路上,永不停留。
注:基本是搜索的内容,没能采访到。不是成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