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2008-10-16 16:06:59)
标签:

肖申克的救赎

观后感

安迪

狱卒

一只眼

杂谈

分类: 电视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为我们讲述了美国一群监狱男人们的沧桑人生。让我们体会到一种“救赎”底下掩藏着的深度悲哀。

这部电影通俗易懂,颠覆了我对外国电影枯燥无味的看法,难能可贵的是,它还给我们以对社会,对人性,对制度的深思。通过男主人公安迪·杜方冤屈,无奈,被动接受监狱生活,并处心积虑创造了一个监狱传奇的故事,为我们放大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⑴社会体系的不可抗拒性。安迪并没有谋杀妻子和她的奸夫,却因为种种显而易见的不利于他的证据而被判入狱。在这个什么都要讲证据的时代,面对强有力的证据,华佗在世也无回天之力。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即使这个人是有地位的银行家。整个社会体系是牢不可破的,它决定了大多数人甚至是全部人的命运。

⑵社会体系存在腐败。腐败不是某个时代的附属品,而是每个时代不可避免的漏洞。大到监狱的最高统治者诺顿,中间有小小的狱卒,小到最底层的“罪人们”,每个人都在摸索自己的生财,生存之道。于是就有了监狱长的营私造假,狱卒的收受贿赂对犯人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瑞德的“你要的我都能搞的到”。因为强大,所以腐败。在不影响主流的情况下,这个社会允许腐败存在,甚至说,没有腐败,就不会有某些进步。

⑶社会体系的可逆转性。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体系也是。在一定条件下,奇迹总会发生,虽然影视作品总是会夸大这个可能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合理性。安迪由受尽凌辱到变成人人器重的图书员;一个年轻囚犯的到来激起安迪心中多年的委屈等等,都显示了一种峰回路转的精神。没有什么不可能。

⑷社会体系的可冲破性。如果一个体系给人们安定,舒适,让人们觉得合理,那么即使被束缚也不会去反抗,相反,一个体系如果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总会有些人出来反抗。这就要靠像安迪这种具有“英雄主义”的人来完成。“救赎”名义下是对人性的压迫,虽然不是死刑,却比把人判成死刑更恐怖,犯人们丧失了自我,性格,能力。几十年后除了像老图书管理员那样还能怎么样呢?

⑸社会体系的可改良性。如果能够更人性化,合理化,公正化一点,人们就会更舒服一点,不会想去想反抗,反而去拥护。

 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歌颂人性的伟大,勇于与恶势力斗争的总会有好下场。所以影片最后是大团圆结局。以及制度对人从生到死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给我们这些普通观众,也给统治者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注:受别人的影响很深,写出来的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