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打卡】(津01)天津五大道现代建筑群(国7)之一

标签:
【国保打卡】(津01)天津五大道现代建筑群九国租界“万国建筑博览会”。大量记不得姓甚名谁 |
分类: 京津随拍 |
(天津五大道标志钟)
五大道称之为“大”,并非它的路宽、路阔,亦非其楼高、楼多,而仅仅是因为它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由于受侵略的历史原因,天津这座沿海重埠曾设立过国内绝无仅有的九国租界(英、日、法、德、意、俄、奥、比、美),后来美租界“自愿”并入英租界,私相授受。
自上世纪初开始的三十多年里,形成了天津大量西式建筑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的存在。有专家将天津的洋楼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以解放北路为代表的金融、商贸区,带有科林斯、爱奥尼、多立克巨形圆柱的大楼林立;第二部分是商业区,以中心区的劝业场、惠中饭店、交通饭店、渤海大楼为代表;第三部分是住宅区,最突出、最集中的就是五大道。五大道地区的总面积仅1.3平方公里,却拥有上世纪初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住宅2000多所。其中包括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哥特式、罗曼式、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等五光十色。据有关方面统计,在最具代表性的300余幢风貌建筑中,英式建筑89所、意式建筑41所、法式建筑6所、德式建筑4所、西班牙式建筑3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首哲理诗”,这种即使在国外也很难见到的建筑模式万方荟萃的情景,成为人们所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租了一辆单车随天津朋友花了半天多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只能算来过。片子拍了不少,抽取一些呈上。


租了一辆单车随天津朋友花了半天多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只能算来过。片子拍了不少,抽取一些呈上。
边走边拍,既要较远距离尽可能拍摄楼房的全景,又要靠近找寻楼名,来回跑动,还挺累的。
找出一些记住了旧宅名称的,放到前面,也不逐一细数,毕竟时光过近十年。有兴趣的朋友可参阅思泉的博文《天津杂记(七,五大道上的建筑,上…》

伪满洲国领事馆。楼房墙体用疙瘩砖砌筑,外檐凹凸结合。



陈光远旧宅。陈光远(1873~1939),天津武清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直系军阀。曾任京津警备司令、绥远都统、江西督军等职,后寓居天津,投资工商业。
该建筑建于1924年,为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平面布局不规则,立面高低错落,整个建筑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孙殿英旧宅。
知道孙殿英,差不多都缘于他是东陵大盗。
孙殿英旧宅建于1930年,属三层砖木结构(带地下室)。从拱券窗、矩形窗、绞绳式立柱等诸多立面装饰看,带有折中主义的建筑特征。
龚心湛旧居。砖混结构,西式三层楼房。
龚心湛(1871~1943年),清末监生,安徽合肥人。曾任驻英、法公使馆随员八年。民国后历任安徽财政厅厅长、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代理国务院总理等。1926年去职后,到天津经营实业。
孙桐萱旧居。砖混结构三层现代风格主义楼房,右侧为半圆形设计。孙桐萱(1895~1978年),河北泊头农家子弟。曾任十二军军长。抗战时期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曾在河南创办桐萱中学,在天津投资东亚毛呢公司等实业。
蔡成勋旧宅。对称构图,中西合璧。
蔡成勋(1871~1946年),天津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江西督军等职。1924年寓居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