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2022-09-09 05:28:54)
标签:

【国保打卡】(浙61)

鸡鸣山民居苑(国7)

4a级旅游景区

规模大古建多

龙游灿烂悠久的姑蔑

分类: 浙赣偶得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鸡鸣山民居苑的鸡鸣塔)

 

鸡鸣山民居苑,是浙江省龙游县将该县乡间部分缺乏就地保护条件的明、清古建集中迁移到鸡鸣山,而形成的4A级旅游景区。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迁建古建,在一些景区常见,而大规模迁建的古建升级为“国保”,倒是罕见。窃以为,这对于一些地方发展旅游事业,有启迪、借鉴的示范作用。

之前游览过杭州西溪湿地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参见《秋到西溪湿地(13)——“一样的西溪不一样的洪园”》),与此类似。也是将浙、徽、赣等地一批行将毁坏的古宅,整体迁移过来。自2009年起,将其中的50幢左右的古建原样移建到西溪。不知今后也有希望升级为“国保”否?

 

鸡鸣山民居苑的规模很大,占地达6.6万平方米。车子到达时已经是下午4点,按照思泉的水平,西斜的阳光适合于拍摄空旷的景点,而拍不好拥挤、内部缺乏照明的古建,只能凑合了。

规模大,古建多,在日落前走一趟,时间太紧,只能走马观花,随走随怕。

以下文字也做不到对号入座。主要原因在于本人因腰疾不能久坐,本想从此停博,但是看到近来新浪博客有复苏的景象,手又痒了起来。试发几篇,挑战自己的健康极限,看能坚持多久。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以下文字主要来源于景点介绍和“百度”。今后以发照片为主,网络上下载一些文字,这样坐在电脑跟前的时间会少一些。

 

入苑,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典型的江南明清古村落水口景观,以大型砖雕建筑滋树堂为主线,前后掘有水塘,水塘间用小水渠相连,两旁高墙林立。北侧有龚氏民居、余氏民居、杨氏店铺、仁余堂,南侧有吴氏民居和慎思堂;后面连接的有过街楼(龚氏散门)、聚星堂以及水阁楼、水榭和廊桥。中间自然地形成了大路通道和街道布局。高高的马头墙,以及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林相映成趣,碧绿的水塘中倒映出粉墙黛瓦婀娜多姿的秀丽身影。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从水阁楼走过,是气势宏伟的重檐歇山门楼高冈起凤厅、巫氏厅和劳氏民居,还有灵山花厅,从这里开始就逐渐依山势缓缓增高,再翻过山冈,在北坡和北麓以及东侧,祠堂和民居交错排列,有马氏宗祠、雍睦堂、邵氏卸厅、戴氏民居,形成了另一聚落。它们与鸡鸣山及其他建筑和谐呼应,又和东侧的傅家大院、项氏民居、槐亭及陈氏宗祠等建筑连成一体,形成了一幅完整的民居村落图画,而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鸡鸣山民居苑工程宏大、艺术精湛的古代建筑是当地古民居的缩影,既反映了龙游灿烂悠久的姑蔑(姑蔑,在越国的西境,为南迁的古东夷方国)历史文化,更是龙游商帮成功富庶的见证。

顺便了解一下,姑蔑,在越国的西境,为南迁的古东夷方国。其地理位置约据当今浙江金华的旧汤溪县境、兰溪西乡与衢州境,地处浙西金衢盆地,建县始于秦,今隶浙江省衢州市。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民居的砖雕木雕、石雕为古建筑装饰艺术精华,尤其砖雕门楼最具地方特色,气势恢宏,雕刻精细,巧夺天工,为建筑实用与装饰艺术完美的结合。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之所以将景点放在龙游镇鸡鸣山,可能与鸡鸣山原有的鸡鸣塔有干系。鸡鸣塔建于明代,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山上还有一座1935年建的用于保护铁路的碉堡。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国保打卡】(浙61)鸡鸣山民居苑(国7)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